央行7日公布了最新的外匯儲備數據,數據顯示,8月末外匯儲備減少逾900億美元,連續四個月下降,並創下歷史最大的單月跌幅。不過,有機構分析認為,外匯儲備減少的原因有很多,儲備減少並不等同於大規模外資流出。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8月末外匯儲備約為3.5574萬億美元,比7月3.6513萬億美元減少逾900億美元。這是我國外匯儲備連續4個月下降,單月減少額創有紀錄以來最高。同時,我國8月末黃金儲備報617.95億美元,7月末為592.4億美元,累計增加25.55億美元。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表示,外匯儲備的下降,一部分是因為過去一年裡,美元匯率在國際市場上走強,外匯儲備中的非美元資產折美元縮水,造成了外匯儲備的賬面價值下降,但這並非真實的損失﹔另一部分則是外匯儲備本金的實際減少,主要源自居民和企業增加外匯存款和對外資產、減少外匯貸款和對外負債。
事實上,2014年二季度以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有所收縮,資本外逃的擔憂持續發酵。今年8月11日以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改革加大了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廣發証券分析認為,資本外逃的壓力可能被夸大,涉外資產負債的調整是儲備資產減少的實質。央行有能力通過調節幣值預期推動國際收支平衡目標的實現。外匯儲備的收縮並不會對我國內部均衡造成顯著困擾。
此外,廣發証券分析指出,外匯儲備減少並不一定意味著資金外流,還有可能來自於對外金融資產向私人部門的轉移。結售匯順差持續低於代客收付順差,意味著我國對外金融資產持有結構正在發生顯著變化。國際投資頭寸表顯示,外匯儲備正在向私人部門轉移,“藏匯於民”的政策意圖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1季度,央行持有儲備資產規模從40558億美元下降至37848億美元,萎縮2710億美元﹔而同期對外金融資產總額從63084億美元小幅上行至63808億美元,反而上行724億美元。對外金融資產持有結構的變化,意味著儲備資產下降的同時,我國私人部門對外金融資產擴張了3433億美元。
對於央行穩定匯率干預匯率的做法,廣發証券分析認為,央行往往通過匯率調節來實現國際收支平衡的目標。近來境內外匯市場逐步趨於穩定,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升水均呈現顯著下行。管理層穩定外匯市場的意圖更在逐步落實,后續儲備資產迅速萎縮的格局將逐步緩解。而近期央行限制遠期售匯規模的政策,一方面將緩解央行外匯儲備的減少,另一方面將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