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小故事
2008年美国爆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并没有像AIG等很多大型金融机构面临倒闭风险而不得不向政府申请援助,巴菲特不但没倒还趁机大规模低价投资买入:
“我们绝不会去依赖于陌生人的仁慈。‘大到不能倒’绝对不会是伯克希尔保全性命的退路。相反,我们将妥善安排处理我们的事务,使得任何我们能够预见的现金需求数额,与公司自身的流动性相比,都是小菜一碟。而且,我们数量众多且非常多样化的业务不断创造出来的利润也将不断增加公司的流动性。2008年9月,当金融系统像心跳骤停一样陷入瘫痪之时,伯克希尔公司成为金融系统流动性和资本的提供者,而不是求助者。在危机顶峰时期,我们向企业界投资注入了155亿美元,否则这些企业可能只能向联邦政府求助注入资金了。我们为维持自己最重要的财务实力付出很高的代价。目前我们按照惯例持有的相当于200多亿美元的现金等价物资产,现在却只有微薄的收益率。但是,却使我们睡得特别安稳。”
在2005年到2007年猛涨的大牛市,却把200多亿美元现金拿在手上只赚微薄的存款利息,为什么?为了防止意外,防止天大的意外。结果真的出现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巴菲特因为有大量现金而安然度过。可是,巴菲特如何能够抵制多赚几百亿美元的诱惑而多年一直不动这笔风险防范资金呢?只是因为一点:理性。
刘建位道解巴菲特
人性天生重感情,但对于投资来说,一切都要从利益出发。讲利益,就不能太多讲感性,而要理性理性再理性。
巴菲特非常强调理性:“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理解这一点,就别做投资。”人往往是很感性的,理性就意味着控制自己的感性,按照大道按照规律来行事:“我很理性。很多人比我智商更高,很多人也比我工作时间更长、更努力,但我做事更加理性。你必须能够控制自己,不要让情感左右你的理智”。“关键是要有一种‘金钱头脑’,这并非智商,并且你还得有恰当的性格。如果你不能控制你自己,你迟早会大祸临头。”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非常不可靠。把希望寄托在符合大道的理性决策上,才是最可靠的。正如《道德经》所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我总结成两句话:做人要厚道,做人要实在。做人如此,做投资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