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楼市崩盘真相:本地人买白菜一样买房【3】--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股票频道

贵阳楼市崩盘真相:本地人买白菜一样买房【3】

2012年12月05日11:2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手机看新闻

  高容积率真相

  贵阳住建部门公开的楼市月度监测数据显示,花果园一个项目的销量常常占到全市一半左右的份额,有时达七成以上。2011年度,花果园销量则占到全市成交量20%以上的份额。因此,花果园房价的风吹草动,对贵阳楼市可谓举足轻重。

  “花果园确实在客观上平抑了房价。有人说,如果没有花果园的开发建设,这两年贵阳核心一环内房价肯定集体过万。”宏立城虽不承认降价的说法,却不拒“平抑房价”的名份。

  贵阳地产商目前正和宏立城一起,在“崩盘论”面前抱团取暖,而对花果园的低价销售策略,同行们多不买账。受雇于贵阳一家本土地产商的顾问人员,日前向《瞭望东方周刊》揭了花果园低价背后的秘密。

  “一梯户数太多,是不是采光通风都不行?但花果园就可以搞这个事情,它是45层、4梯10户。”

  “中国所有的CBD,包括北京金融街、国贸中心,它的平均容积率都只有3到4之间,花果园这样一个5000多亩的项目,容积率居然可以做到6点多。”

  这位顾问质疑说,“凭什么贵阳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大盘,容积率却比北京、上海、香港的CBD还要高。”

  前述贵阳地产商则透露:“业内也有人说花果园给贵阳新建了一个带电梯的棚户区。他确实把原来的棚户区改造升级了,但顶多是一个升级版的QQ。”

  “崩盘论”制造者吴其伦也注意到了花果园容积率方面的问题,并引以为他的重要论据。

  他跟本刊打了一个比方:“花果园一盘(规划)容纳人口60万,在西南地区,60万相当于一个县的城乡人口总数,现在把一个县的人搞在5000亩这样一个大盘里。可以吗?不可以呀。”

  吴其伦的江浙口音使他一连串的质疑显得感性而执着,“60万人到你这里来干嘛,到哪里就业到哪里发展?你有没有大型的制造业、纺织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都没有,没有产业支撑,来了以后就是一座空城呀。”

  吴其伦还说,投资客也不能进这样的楼盘,否则钱一进去就被套牢,“投资要看利润空间,讲求投资回报,投资人去一看,这么大的盘,这么大的量,我买了以后卖给谁呀。”

  花果园地处贵阳一环外西南角,尽管贵阳市中心一般都指一环以内,商业中心也只包括喷水池、大十字两处地段,但宏立城方面并不觉得自己是郊区大盘,“我们从来也不认为它是郊区,也不是大盘,我们就是市区,就是市中心。”

  眼下,花果园项目工地上的楼群遮天蔽日。站在售楼部人工湖畔朝四下看,那些已经封顶、将要封顶的高楼叠错穿插,往往上十栋就连成一座“山”。从“山”的正面看过去,视线几乎无法直线通透“山体”,这也就意味着,小区光线和通风只能局促于楼群中间“弯道行驶”。

  宏立城方面向本刊确认了花果园项目容积率超过6,但又表示,“拿贵阳市区的容积率看,我们真不高。”宏立城为此道出了贵阳楼市的容积率秘密,“在贵阳市区,现在容积率8以下的很少找得到,有些规划中的容积率都在13、15,连20的都有。”

  宏立城同时确认花果园项目主力楼盘为4梯9户,4梯10户则为回迁房。对于同行指责该梯户比不应通过审批,宏立城方面阐释了自己的逻辑,“一些全国性的地产商朋友说,贵阳的审批手续应该是最严格的,那么,在这样严苛的审批下,我们都过了,这不是给我们特殊政策,这说明我们的采光、通风、朝向等舒适度都是有保障的。”

  贵阳内部版“崩盘论”

  张扬是中天城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顾问,中天城投是贵州本土唯一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既与贵阳楼市密切联系又具备全国视野的行业人士,张扬试图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评估“崩盘论”。

  “我要不是考虑学术争鸣,都想与发表‘崩盘论’的人赌一把,贵阳楼市崩盘了我就给他一百万。”张扬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贵阳房地产整体没有泡沫,但是贵阳房地产行业也有个别人瞎搞 ,比如把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交给做工业、做电缆的人来开发。”

  张扬对外行进入贵阳地产行业表示担忧,“中央都让央企退出地产行当了,做工业的还要挤进来。再这样下去,我都想建议中天城投把战略方向做调整,不要在贵阳生根了。”

  宏立城对贵阳地产行业秩序同样感到不满,其向本刊透露,有外省地产商在贵阳市场上不做房、只做地,“他在贵阳买了300万平方米的盘,从2005年开始运作,2006年开始卖,到现在才卖了几十万平方米,他就等地价升。”

  宏立城还表示,“崩盘论”对花果园毫无影响,并且看好后市,认为花果园主体楼盘销售到一定阶段后,在市区暂无巨量大盘的情况下,贵阳楼市价格一定会起来,届时宏立城亦将涨价。宏立城还告诫同行,多练内功,把利润看淡一点。

  同行却不看好花果园的未来,前述贵阳地产商负责人对记者说:“花果园往后越来越难卖,因为他的房子逐渐都出来了,购房客将可以看到它的实景。”

  该人士还透露,在此以前花果园的状况一直让贵阳的同行和媒体担心,“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说到花果园,提得最多的就是它什么时候崩。不是会不会崩,崩盘是一定的,只是崩在什么时间不确定。”

  种种迹象显示,早在“崩盘论”之前,贵阳地产行业内部正在进行错综复杂的角力。只是当这场角力还远未发现新的市场秩序时,就有“坏孩子”喊叫“崩盘了”。随这一声喊,人们只看见贵阳地产商如何携手御外,奔赴贵阳的一批批媒体也只看见一堆令人欣慰的成交数据。

  颇有意味的是,正当贵阳地产业界、学界奋起反击“崩盘论”之际,吴其伦的立论开始发生变化。

  他告诉本刊:“我为什么提出要崩盘这样一个预警,因为说实话,很多地产商的资金状况我非常清楚,特别是贵阳的大型地产商。地产商在融资渠道收窄的情况下,大都会借高利贷。鄂尔多斯为什么会崩盘?就是地产商大量借高利贷不愿意降价。”

   

(责任编辑:吕骞、杨波)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