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改:细则被指不够细 民间借贷中心开张--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股票频道>>股票频道滚动新闻

温州金改:细则被指不够细 民间借贷中心开张

2012年12月28日13:34    来源:东方网    手机看新闻

  2012年12月12日,首开国内轨道交通民间募资先河的温州市域铁路S1线项目面向社会募资15亿元。27日,认购总金额已突破6.5亿元,成为温州普通老百姓参与金改的一种直接方式。今年73岁的市民余宝慧用自己积蓄认购了28万元股份。在他看来,这种投资有政府信用做保障,收益也不错,对此充满信心。

□晚报记者 劳佳迪 报道

  东方网12月28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3个多月过去了,平阳县民间借贷中心的铭牌终于挂在了鳌江镇的一块风水宝地上。 9月中旬接受记者采访时,颜国仓的名片上还只标注着 “群力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如今加上了 “平阳民间借贷登记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的前缀。

  今早,“乐清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的铭牌又悬挂起来。3个月前,出资的温商们担心的问题是:平台搭好了,机构不肯入驻怎么办?在吸引了借贷中介、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房产评估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公证处等凑成一盘棋后,现在的担忧变成:若取消零租金的 “免费午餐”,还能留下哪些机构?

  尴尬

  官方透露的数字是:截至12月14日,中心借贷成交率为26%。据记者了解,借贷中介机构主要是从成功撮合成的交易中,向借入人一方收取交易中介费,成交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机构收成。更尴尬的是,即使是鹿城区这家具有官方背景的民间借贷中心,其属性上也并不是国有机构,而是由温州工商联22个主要成员单位及其负责人出资设立的,因不受到特殊的法律庇护而缺少诚信保障。

  民间借贷中心陆续开张

  今年3月底,记者初次探访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刚落地的温州,那时要在高端住宅云集的江滨西路一带找到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当时的东明锦园公寓楼外保安森严,编号为3栋和4栋的两栋裙楼仍是建筑垃圾堆放的狼藉现场,楼外则挂着联排的彩旗,金属雕刻的铭牌还摊放在空无一家机构的大厅之内,被红色的装饰布半掩着。

  到了9月中旬,记者再访金改半年的温州。这家服务中心早已开门纳客,但在官员们议桌上悄悄更换成“鹿城区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的说法。敏感人士发现,这是粗线条地勾勒出温州金融决策层的战略思考:既然将 “温州”二字拿去,意味着在温州辖域内,这将不是唯一一家借贷服务中心。

  颜贻潘就是其中一位嗅觉敏感人士。他不仅拥有温州仲裁委员会委员、温州市律协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温州市审计局特约审计员等多个头衔,甚至在搭建民间借贷公共平台方面走得比政府还早一步。 “政府是想将鹿城区的这个模式复制到其他区县。”9月他就坚定地告诉记者。果不其然,短短3个月之内,平阳县和苍南县纷纷开出名目相同的机构。

  今早,乐清也开设了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记者再次找到忙于事务的颜贻潘,他向记者透露,农历新年前后,4家还将变成至少5家。 “另一家是开在瑞安,随后永嘉、泰顺、文成这些地方也会跟进陆续开张。 ”一位参与筹建但不愿具名的当地官员告诉记者,苍南那家的开设与鹿城那家相隔半年,是因为出资模式发生巨大变化,“鹿城第一家成立时有官家背景,苍南经过政府向民间招标的新流程,筹备前期的探索性考虑比较多,紧跟着就是平阳和乐清,接下去复制速度会更快,基本就是按照纯企业股东和自然法人共同出资、政府机构不直接介入的模式。 ”

  据了解,目前瑞安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已经选址位于瑞安市区的金融创新产业园,和平阳县的服务中心营业面积同为1000平方米。

  投资人未找到盈利模式

  如此快速复制的背后,隐现政府推动之手。但记者采访发现,即使是在资本最市场化的温州,也难以彻底摆脱体制的掣肘。 “鹿城区那家的牵头人是官方机构,东明锦园的场地是官员的私人房产,但后来几家都是民资运作,他们怎么肯做不赚钱的生意? ”这段话是出自温州当地的一位知情人士。

  早在9月,作为平阳县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的最大股东,颜国仓就曾对记者讲过这种担忧:“如果参考鹿城区那家经营模式,等于是做公益,一直让企业亏下去的模式肯定有问题。 ”

  据记者昨天了解到的信息,平阳这家服务中心目前同样采取免进场费的策略,尽管已经开业,颜国仓心中的困惑却依然无解。在当初的申报报告中,他提出的是“自负盈亏、多少收取费用”,照目前状况,实现保本经营的预期注定落空。

  记者采访了当地温商周先生,曾是鞋厂好几条生产线大管家的他正在观望这种政府引导模式下的投资方式。 “如果要说现在投资民间借贷中心,最实际的好处是获得政府资源,要从借贷中心本身的运营中赚钱根本不靠谱,”周先生坦言,“关键是未来或许可以以金改‘元老’的身份介入承接政府更多可以盈利的项目。 ”

  政府找到了愿意为筹建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买单的企业,企业则看中了金改过程中官民合作的潜在收益——这种似乎你情我愿的合理模式,却也撬动了建立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的初衷。“如果没有一种合理的商业模式吸引,企业只是想把投资这样的机构当作筹码,那谁来用心搭建平台和持续改良、维护好平台的运营? ”一些温州观察人士在流露相似的担忧时,无一例外地要求记者匿名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鹿城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是依靠政府少量补贴和银行提供的1000万元无息贷款维生,而按照原先的设想,1年后也将收取场地租金,未来入驻机构洗牌在所难免。

  半个月仅800多万元交易

  掏腰包的民企心里没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已经入驻的借贷中介机构压根赚不到钱,所以明年一旦收费,难保不会有退场发生。

  记者今早通过官方设立的温州民间借贷服务网查询,注意到12月14日到12月28日之间,一共借入3笔交易,金额分别是5万元、50万元和200万元;一共借出9笔交易,除了一笔400万元和一笔60万元的交易外,其余交易金额都在50万元以下。记者计算得知,近半个月内,温州民间借贷服务网上登记的借入借出金额一共不到900万元,这是所有借贷中介机构的总和。更值得一提的是,12月19日以后,再未登记任何交易信息。

  入驻鹿城区的浙贷通总经理助理李明坦言,运行半年多以来,每月成交额在500万-1000万之间,还不到当初设想的一半金额。而记者接触到的数据是:12月5日到12月14日之间,这家民间借贷中心的成交金额也只有650万元,运营整整八个月之后,整个中心的总成交金额不过3亿多元,交易总数不足800笔。

  作为温州金改的标杆机构,这样的成绩不能说是足够光鲜。根据统计显示,温州地区的民间资本总量已经高达5200亿元,民间借贷规模也在1000亿元以上。作为登记中心成交量最大的中介机构,“速贷邦”温州公司总经理叶振也坦言,虽然成交额是整个登记中心成交额的50%,但配对成功率其实只有10%左右,“现在每个月成交60笔,平均资金在30万—40万之间,一个月的成交额在2000万左右,在公司内部,温州公司仅占了15%的份额。 ”

  “借钱是隐私,我有钱要出借,或想要借钱,何必去登记?”、“要是我登记了,税务局来查,那不就是一查一个准?”尽管已经有8个月的磨合期,这样的想法在温商中仍然占据不小的比例。

  细则十二条被指还不够细

  温州金改,褪去激情四溢的概念狂欢,开始细节化的深度之旅。随之而来的,也是前所未有的困惑和触礁。

  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相比9月份的采访,昨天和今早回访时的联络难度明显大得多,不少当时愿意说的人态度保守了。 “我的身份太敏感,现在不方便多说”、“温州的事你最好还是问问外地的专家,我们不方便评价自己”——当时接受过记者采访的两位资深人士昨天如是答复记者。

  相比之下,温州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一力还比较愿意聊最近3个月的手头事,但也只限于学院层面。“我们是组织了一些金融类论坛,让我们金融专业的这批新生可以更早地接触到学院外的实践。 ”记者了解到,谢平即是近期温大的座上宾,他的身份不光是前央行官员、学者,更是中投公司现任的副总经理。“谢平来讲课的具体内容就是专门针对金融风险管控。”颇具温州特殊的地域金融标记。当记者欲采访温商对11月出台的温州金改十二条细则的具体看法时,也遇到明显的障碍。一些温商一听到“细则”二字,便推说“具体内容你还是去问金融办吧”。

  温州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则回应:“我们不会求快,不想一口吃成个胖娃娃,所以改革进程和效果都将很缓慢。 ”唯一采访到的民间表态,还是来自正打理着旗下攀远民间借贷网的颜贻潘。他最关注的是细则中提到的民间融资备案制度。颜贻潘坦言:“这部分细则内容与之前的比较,我感觉还是不够细”。细则中明确了温州将引导融资主体特别是法人实体进行民间融资备案登记,没有给出这项技术修补民间融资规范措施细化的监管办法。

  此外,制订民间融资条例也依然搁浅。央行研究起草的《放贷人条例》已历时5年,至今仍是缺位状态,从法律结构设计、制度安排、放贷主体的范围到风险管理、利率限定,争议从未停息;关于民间借贷的立法,各界呼吁多年,目前也仍停留在探讨层面。对此,张震宇表示,“一切刚起步,何时出台还是未知数。如果顺利列入一类立法,需要一年;如果进入二类立法,则需要两三年。 ”在此真空期,温州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出台地方监管办法,弥补地方立法的不到位。

(来源:东方网)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