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中国式借钱经历:借与不借都挺为难--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股票频道

纠结的中国式借钱经历:借与不借都挺为难

2013年03月15日08:23    来源:中国网    手机看新闻

纠结的“中国式借钱”经历:借与不借都挺为难

  我们可能都有过经济拮据时向人借钱或者是老熟人跟自己借钱的经历。近日,朋友聚会,酒过三巡, A君开始大谈特谈起他的“被借钱”经历。

  借钱方式A:声称遇到难处

  借钱人:相交多年的老同学

  借钱数目:2000元

  借钱时间:1995年

  借钱期限:1年

  借钱结果:借完钱后玩失踪

  据A君说,第一次有人向他借钱,是在1995年,一个相交了几十年的老同学,遇到难处。于是,把昔日好友叫到一起,吃了一顿饭,席间提出有独自创业的想法,希望几位挚友能伸出援手,每人借2000元钱,一年后连本带利奉还,还当即给每人写了一份借据。要知道,这位老同学曾在A君失业时,为其介绍过一份工作。虽然时隔多年,A君早已“跳槽”,但这位老同学的“情”,他从未忘记。恩人借钱,岂可拒绝。A君想都没想便和妻子商量后,于次日将钱送到朋友住处。没想到,半年,一年,两年,过去后,这位同学音讯全无。几位当初一同借钱的朋友,都坐不住了,纷纷找到A君,商量着去上门讨债。在九几年时,2000 元也是个不小的数目了,A君苦思许久决定找这位老同学问一问,或许是有什么难处,如果那样的话,缓一缓再还也不是什么事。可没成想,当A君一席人来到老同学住处时,才发现,老同学与妻子离婚后不知所踪。这一闷棍打得A君晕头转向,倒不是真为了这2000元钱,只是他实在想不通,这么多年的交情,难道就值这 2000元吗?这让A君开始认识这复杂的社会,原来已经不再一诺千金,已经不再把友谊看得那么重要了,甚至有的人会为了钱老死不相往来。就为这事,到如今 A君的妻子还总埋怨他,不时唠叨几句。

(责任编辑:吕骞、杨波)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