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高考结束了,迎接这群近千万之众考生的,首先是一个超长的休闲假期;还有一个更壮观的群体,全国的大中小学生也将迎来暑假。他们会如何消夏?比照日益繁荣的电影、手机、动漫游戏市场,要俘获这群年轻人的芳心,国内的文化演艺市场显然更不容易。
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有文艺表演团体1422家,收入78.54亿元;民营文艺表演团体10953家,收入111.06亿元,占全国文艺表演团体总收入的58.6%。而同期全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超过215亿元,其中61部影片票房过亿。全国1万多家文艺院团全年总收入尚不及电影票房的90%。
与此相对应的,是产业链条上多种商演的落寞。一份由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提供的《中国商业演出票房报告》显示:2013年国内舞蹈商业演出(不含驻场旅游演出)、音乐会、传统戏曲的全年票房、场次、观众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此外,由于内容同质化、竞争加剧、市场不景气等因素,旅游演出市场2013年观众首次下滑16.5%,急需剧目创作和营销两方面的创新;大型演唱会活动的日子也不好过,去年场次下降34%,票房下降3%。
也有相较景气的产业,话剧、音乐剧、音乐节等在2013年都实现了逆势增长。其中,话剧演出1.2万场,同比增长12%,票房7.4亿元,同比增长6.5%;音乐剧票房收入2.34亿元,体量虽小,但增速高达21.7%;音乐节票房收入增长44.7%,成为增长最快的演出细分市场。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称,在节俭办晚会和简政放权双重政策下,我国演出市场正步入转型升级,部分演出经营者逐步更弦易辙,从倚靠政府转而面向市场。看起来,文化演艺市场正面临一个略显尴尬的参差与转型阶段,而全国电影票房的高速增长,印证了文化演艺市场的需求和市场潜力。国内演出行业格局未定,市场存在很多机遇和空白,一批业外机构恒大、万达、华谊兄弟等的强势进入,正在打破现有产业链条上国有院团独大的格局。
很难说这些新鲜血液能立即改观产业链条整体向下且参差不齐的颓势。从2011年-2013年,全国投入143亿元建成75家剧院,大部分处于二三线城市,但真正制约文化演艺市场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在于内容供应不足而导致的文化演出场馆的严重闲置。
现实情况是,除北京、上海等演出较为发达的城市,大部分省市本地团体的演出内容难以支撑本地剧场,剧场演出内容的供应大部分来源于外埠团体和国外团体巡演。业内对全国两千余家演出场馆的统计显示,闲置率高达48%,另有72%的剧场年演出场次不足50场。
怎么让有限的好节目、好内容有好的市场和营销?业内开始尝试利用现代营销手段推进产业发展。如演艺众筹、项目预售、微信支付等模式,以及建立演出内容巡演平台,由演出剧院、演出机构等共同发起巡演组织。2013年中国国际演出剧院联盟就尝试过“联盟院线”模式进行全国百场巡演,将院团和剧场形成有效对接,使产业链上下游都获得不菲收益。
从剧场到人群的距离远不足一公里,但就是这一公里的路程,值得产业链上的各家好好开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