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15日电(任风远)沪港通开启时日临近,A股连续上涨,突破2200点,股民恍若置身“大牛市”。一时间,市民卖房入市、中国大妈弃金投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沪港通的短期影响有限。除非是对两岸市场都有深刻理解的专业投资者,大多数投资者会持观望态度,以了解情况、尝试交易和积累经验为主。
不可否认的是,沪港通成为近期股市飘红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沪港通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AH股溢价走向均衡
在沪港通可能带来的诸多改变中,AH股的溢价变化将是较为直观的一项。由于内地和香港两地市场环境有別,投资者亦不相同,同一公司的A股及H股价格普遍有一定的差异。截止到8月15日中午,恒生AH股溢价加权平均指数为91.97,这表明目前A股相对于港股整体折价8.03%。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沪港通推出后AH股价差会逐渐缩小。在此期间,AH股折价较大的股票将迎来修复调整,上涨可能性很大。
目前,沪港通北向投资额度为3000亿元,在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相当于为A股568只标的股票带来了3000亿元的增量资金。AH股折价较大的股票更是火力集中区:万科、潍柴动力、海螺水泥、鞍钢股份等目前折价率在22%以上;部分银行股、金融股、保险股及公共事业股,折价率超过10%。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利用AH股的溢价现象套利空间很小。首先,从历史数据来看A股折价并不是常态,折价想象在长期并不成立。
信达证券预测,沪港通对近期A股市场尤其是低估值个股价格的正向推动或许已经接近尾声。此外,A股与H股毕竟是两个市场,无论如何打通,都将存在一定的差异和交易成本。兴业证券认为,如果折价率缩窄到一定区间,比如5%至10%之间,套利机会将所剩无几。沪港通开通前,只要凭借QFII或RQFII的额度就足以抹平价差,消除AH股折价,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H股套利空间有多大不仅取决于套利收益,也取决于套利成本。目前沪港通还在测试阶段,交易成本、流动成本以及风险还存在一定的未知,所以均衡的折价率还没有出现。差价股上涨空间如何,恐怕要等到沪港通真正落地以后,在政府、交易所、券商等各方参与者服务收费稳定的情况下,才会尘埃落定。
蓝筹股价值再发现
上交所和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官网数据显示,截止8月14日,上证指数A股平均市盈率为10.63倍,略低于香港恒生指数H股11.53倍的平均市盈率,而同期欧洲、英国、美国以及日本股市的市盈率都处在15倍左右的水平。分析人士认为A股整体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的意愿走强。
此外,由于目前市场中85%的投资者为散户,长期以来对小市值股、概念股与题材股存在偏好。伴随着沪港通的开通,蓝筹股在新的投资取向下有望得到追捧。
瑞银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日前在央视节目中估测,整个7月份进入蓝筹的资金量规模大概在800至900亿,无疑是相当巨大的。
然而沪港通对大盘的推动力有多大还存在争议。在短期利好结束后,香港成熟的市场制度将对内地投资者产生持久的吸引力,资金难免外流。同时,随着A股对外资开放程度加深,走势更容易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风险难免串联。
赵锡军认为,国际投资者和国内投资者是不同的舞台表演欣赏者,前者更注重公司治理、盈利能力等表演功底,后者更注重即政策、消息等即兴发挥。沪港通开通后,大量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带来了不同口味的观众,判断股票价值的标准必将发生变化,有利于重新定义蓝筹股价值。但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股价也面临着分化风险:有些龙头被长期看好,而有些公司股价则长期低迷。
长期意义更值得期待
谈到沪港通开通对投资者的影响,赵锡军认为,短期内沪港通对于投资者的影响有限。除非是对两岸市场皆有深刻理解的专业机构,一般投资者会持观望态度,前期先以了解情况、尝试交易和积累经验为主。
而长期来看,沪港通则有望带来不同的市场结构和投资文化。联交所在2014年中期业绩报告中总结:内地多炒概念、炒短线、青睐小市值公司,香港则注重基本面、多长线基金、蓝筹股有明显溢价。
素有“新兴市场教父”之称,掌管400多亿美元新兴市场投资的麦朴思在香港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总体而言,中国本土的管理公司更加倾向于追逐市场趋势,即抓住市场热点来追踪。我们希望能够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投资,会投资具有优良管理、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我想这是我们给A股市场带来的不一样的投资理念。”
此外,在沪港通的推动下,两岸市场的积极互动、国内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及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将进一步提上日程 。赵锡军认为,这对于内地和香港,都是利好的消息。
正如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所说:“沪港通的战略意义体现在制度的稳步持续与结构上的互联互通。开始的静悄悄没关系,长久稳定的市场活力才算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