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股票频道>>专题>>第二届“中金所杯”高校大学生金融及衍生品知识竞赛>>热点问题面对面

第二届“中金所杯”高校大学生金融及衍生品知识竞赛 热点问题面对面

厚积薄发、茁壮成长
——股指期货已成功嵌入我国资本市场

陈晗

2014年11月05日15:41    来源:证券日报    手机看新闻

国际经验表明,股指期货是股票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股票市场稳定运行的必备工具,是成熟资本市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境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和股票市场改革的深入,投资者迫切需要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避险机制。无论是考虑境内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需求,还是从金融安全战略、金融稳定角度出发,建立与发展自己的股指期货市场成为历史的必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历经十年的研究与筹备之后,于2010年推出了境内市场第一张股指期货合约——沪深300股指期货,实现了金融期货市场零的突破。发展至今,股指期货的规模稳步增长、功能逐步发挥,股指期货已经成功嵌入境内资本市场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沪深300指数期货的诞生

在20世纪90年代末,境内就已经开始进行股指期货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并于2001年完成了“股票指数期货市场总体方案设计”的报告。2004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研究开发与股票和债券相关的新品种及其衍生产品”的战略部署,到了2005年,伴随境内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开,推出股指期货的制度性障碍得以解除,上市股指期货的条件已经具备。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股指期货筹备工作从交易制度、风险管理、技术系统、投资者教育等多方面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2006年10月,为了更好地检验产品及规则、积累管理与运作经验,中金所以市场代表性高、套期保值效果好和抗操纵性强为原则,选取沪深300指数为标的,正式开展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吸引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个人投资者参与,打下了扎实的市场基础。

在股指期货各项筹备工作加紧推进的过程中,爆发了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引发了全球对于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的深刻反思。中国证监会指导中金所对股指期货进行了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制定了一系列更加严格的风控制度和措施,确定了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建立了跨市场监管协调机制,不断深化投资者风险教育。

2010年4月16日,经过漫长而艰苦的筹备,境内首个金融期货品种——沪深300股指期货——在中金所挂牌交易,实现了境内金融期货市场从无到有的艰难跨越。

二、沪深300股指期货发展的三个阶段

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起航至今,已三年有半。古语云:“三岁看大”。因此,客观理性地认识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阶段,对于确立未来金融期货的发展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在反映股指期货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阶段的众多指标中,持仓量是期货市场区别于股票市场特有的统计指标,代表着市场的量能,反应了市场主流交易行为,蕴涵着丰富的市场信息。持仓量的变化浓缩了股指期货的发展特征,以持仓量为衡量指标,境内股指期货市场呈现三个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十年一剑,厚积薄发

2010年4月至2010年7月,沪深300股指期货持仓量呈现迅猛增长态势,持仓量由上市首日的3590手迅速增至2010年7月28日的34250手,增幅超过850%。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台湾地区加权股指期货、印度S&P CNX NIFTY股指期货持仓规模突破3万手耗时近3年;韩国KOSPI200股指期货则耗时2年;即便是在股指期货市场发达的香港,H股指数期货持仓量突破3万手也花了近1年时间。沪深300股指期货持仓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境内资本市场对于避险工具的渴求,是股指期货历经8年研发、4年筹备的厚积薄发。

(二)第二阶段:细心呵护,蓄势待发

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沪深300股指期货持仓量蓄势盘整,围绕3.5万手上下小幅波动。从直观表象上看,持仓量的相对稳定与股票市场的宏观环境息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8月初至2011年8月底,沪深300指数整体呈现小幅盘整态势,期间指数下跌幅度仅为2.4%,投资者整体持仓意愿降低,全市场持仓量持仓上涨缺乏动力。

但是,整体持仓量相对稳定的背后,却是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在此阶段,中金所一方面针对股指期货市场刚刚起步,必须防范风险,加强监管,用心呵护的“幼年”特征,不断完善制度,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抑制市场过热倾向,加强风险实时监控,及早防范风险隐患,引导市场平稳有序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加快推进机构投资者入市,不断完善市场结构,在此期间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开始逐步参与股指期货市场,QFII、信托公司等机构参与政策也陆续推出。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8月初至2011年9月底,在整体持仓规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自然人客户的持仓占比从初期近90%下降至65%左右;套期保值及套利交易持仓占比则从期初的8%上升至30%左右。持仓结构的持续优化,为股指期货市场规模的稳步增长、避险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夯实了基础,积蓄了力量。

(三)第三阶段:茁壮成长,结构改善

历经近一年时间的蓄势盘整,2011年10月起,沪深300股指期货持仓量重拾升势,开始持续稳步增长。持仓量由期初4万手左右,增至目前超过12万手,最高曾达2013年2月20日的134810手,增幅超过230%。

本阶段沪深300指数趋势明显的下跌及上涨行情,激发了投资者的对冲避险意愿,迫切需要股指期货市场进一步发挥其避险功能。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0月初至2012年11月底,沪深300指数由3044.23点跌至2139.66点,累计下跌近30%;随后两个月(2013年2月初)又快速上涨至2800点左右,累计涨幅近30%。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借助股指期货管理股票资产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不断增加。

面对市场的强烈呼声,中金所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制度、采取措施不断降低市场运行成本,促进股指期货市场功能发挥。2012年2月3日,中金所发布修订后的《套期保值与套利交易管理办法》,优化套期保值管理业务管理,引入套利业务的制度措施;2012年5月31日起,沪深300股指期货持仓限额由100手调整为300手;2012年6月1日起,沪深300股指期货手续费调整为万分之0.35;2012年6月29日起,沪深300股指期货保证金标准统一下调至12%;2012年9月1日起,手续费标准再次下调至万分之0.25;2013年3月11日起,持仓限额再次扩大至600手。

截至目前,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持仓量已由上市初期的不足5000手,增至超过12万手。随着机构投资者、套保和套利交易者的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投机持仓占比不断下降,套保套利成交持仓占比逐步上升,市场结构日趋改善,市场表现日益理性,避险功能稳步发挥。

在强调功能发挥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相比于股指期货市场自身的成交量及现货市场的市值规模而言,股指期货的持仓规模仍相对较小,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从成交持仓比看,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新兴市场基本维持在2~3倍,欧美成熟市场则基本维持在1倍左右,而沪深300股指期货持仓成交比仍维持在5~7倍这一水平。从股指期货持仓与股票市场市值规模比看,成熟市场的比例约为1.5%至2%,新兴市场基本维持在0.8%~1%,目前沪深300股指期货持仓金额约为900亿元,股市流通市值约为20万亿,持仓规模与股票市场市值比仅为0.45%。因此,境内股指期货市场仍处于发育阶段,需要社会和市场各方给予更多的呵护、理解和关心,使之更加根深干壮。下一阶段,持续优化完善市场投资者结构,鼓励包括外资在内的机构客户的更广泛参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降低市场持仓成本,加快组合保证金及有价证券冲抵保证金制度的引入,是进一步扩大股指期货市场持仓规模,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 股指期货对资本市场已经产生积极影响

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股票市场,应该包括股票发行一级市场、股票交易二级市场和管理股市风险的股指期货市场。这三个部分有机协调,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伴共生的统一整体。股票一级市场实现了筹资,二级交易市场实现了资产定价和优化配置,而股指期货市场则实现了股市风险的分割、转移和再分配,保障了股市健康、持续发展。具体来看,股指期货给境内股票市场带来了三方面积极影响。一是完善市场结构,改变市场单边运行机制,促进合理估值和内在稳定;二是提供避险工具,促进避险文化形成;三是完善金融产品体系,增加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改善股票市场生态。

(一)完善市场结构,改变市场单边运行机制,促进合理估值和内在稳定

经过近年的深化改革,境内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但“新兴加转轨”的特征还很明显,主要表现为:大起大落、波动频繁、换手率高。这不仅不利于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也不利于股市发挥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造成境内股票市场频繁大幅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境内股市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以外,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境内股票市场是一个单边市,缺乏双向交易与对冲平衡机制。

第一, 股指期货提供双向交易机制,增加了市场平衡制约力量,有助于降低市场波幅和震荡频率。

股指期货提供了一篮子股票的多空双向交易机制,在股市非理性上涨时,投资者的看空预期能够在期货市场上实现,起到平衡股价的作用;在股市非理性下跌时,又能通过期货做多给予市场支撑。这就犹如为股票市场增加了内在减振器,使得股价围绕合理的估值水平,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波动。据统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已推出股指期货的22个市场,股市平均跌幅为46.9%,其中新兴市场跌幅也只有47.1%,远低于没有推出股指期货市场63%的平均跌幅。在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其上市股指期货后三年股市波动率比上市前一年分别下降了14.7%、32.2%与51.6%。

第二, 股指期货有利于机构投资者稳定持股,更好地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

近年来,境内不断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积极推动长期资金入市。但由于境内股票市场缺乏做空机制,许多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与散户差别不大,只能被迫采取“高抛低吸”的方式,通过频繁买卖股票来盈利,操作手段单一,投资行为呈现“机构投资散户化、长期资金短期化”,难以充分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有了股指期货等做空工具,机构投资者能够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期货替代”,变现货交易为期货交易,减少在现货市场上的频繁冲击性操作,增强稳定持股的信心,降低股价波动水平。

(二)提供避险工具,促进避险文化形成。

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日益复杂化,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但境内金融市场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犹如商船航行于茫茫大海之中而没有购买保险一般。发展股指期货,提供避险工具,不仅有助于投资者规避市场系统风险,而且可以优化社会风险结构,培育避险文化,现实意义十分显著。

第一, 股指期货是投资者规避系统风险的基础工具,是市场风险转移的重要通道和出口。

股市中的非系统风险能够通过分散化投资来消除,但系统风险无法简单切割。而且,境内股市系统风险远高于成熟市场,使得系统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在成熟市场上,管理系统风险的工具就是股指期货。当投资者预期股票市场将出现下跌时,通过持有股指期货空头头寸,既能避免股票价格在高位难以卖出的流动性风险,也对冲了持有股票的系统风险;当投资者预期股票市场将要上涨时,通过股指期货的保证金杠杆,利用较少资金预先在期货市场建立多头头寸来锁定买入股票的成本。

第二,股指期货的推出,帮助培育投资者避险理念,引导避险文化形成,优化市场风险整体结构。

一般来说,市场本身存在有两类重要的参与者,一类是风险规避者,一类是风险投机者,客观上需要一个风险转移机制。在投资者无法通过避险保值实现风险规避的时候,市场上可能就只剩下“追涨杀跌”的投机者。通过股指期货进行避险,有助于改变目前市场上的过度投机氛围,营造避险文化,让投资者深刻领会到“上涨也有风险、下跌也是机会”,真正平等地看待涨与跌。

(三)完善金融产品体系,增加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改善股票市场生态。

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包括森林与湖泊。如果把股票市场比作森林,那么股指期货等风险管理市场就像是森林中的湖泊,可以涵养水源、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股票与股指期货恰如森林与湖泊一样,共同构成完整的金融生态系统。

发展股指期货等简单、基础性的衍生产品,不仅能够完善境内金融产品体系,增加市场创新功能,改善股票市场生态,提高市场运行质量,使得金融系统更加灵活、有效和富有弹性,也是保障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动权,实现国家金融安全战略的重要选择。

第一, 作为基础性的金融衍生产品,股指期货的推出,能够丰富金融市场产品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投资选择。

当前,境内金融市场仍然面临产品结构单一、品种匮乏、投资策略趋同等问题,尚不能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财产性收入增长需求。作为资本市场基础的配套性产品,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丰富金融市场产品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投资选择。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利用股指期货等工具对股票、债券等传统投资品种进行分解组合,形成特点各异的投资产品,使产品收益和风险特性与客户收益预期和风险偏好相适应,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增加市场深度。

第二, 股指期货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完善盈利模式,提高市场操作的技术含量。

在缺失股指期货等基础性风险管理工具的市场环境中,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长期处于同质化竞争状态,业绩大起大落,证券公司也被迫进行简单粗放经营,盈利渠道单一。股指期货的推出,改变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有助于拓展机构业务范围,丰富投资策略和盈利模式,改善市场运行生态。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券商、基金等机构开展套期保值、套利和其他组合交易等创新业务,以增加收入来源、均衡收入结构。国际上,资产管理公司普遍采用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工具来调整资产在权益和债券之间的配置,以降低运作成本,提高投资收益。在中国台湾地区,公募基金广泛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避险、增益和优化运营管理等操作,显著提高了投资绩效。其中,台湾宝来双盈平衡基金凭借灵活的期货策略,在2008年台湾股市大跌45%的情况下实现8.60%的正收益,生动地表现出期货市场操作的独特魅力。

第三, 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掌握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动权,保障金融安全。

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市场的高端,是金融的制高点,是金融资产、金融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工具。各个国家都将发展金融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作为国家金融战略来考虑,通过占领金融领域的“制高点”, 掌握金融资源配置和定价的主动权,维护本国的金融安全。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扩大,境外多个市场正瞄准境内金融期货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纷纷推出针对境内的金融期货品种。由于股指期货的非专属性,外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在境外上市针对境内A股关联的期货期权,主动掌握境内股市定价权,既不利于境内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和境内监管机构进行监管,更严重威胁金融安全。正视挑战,未雨绸缪,积极发展本土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对于促进境内金融稳定、维护金融安全,提高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国际经验充分表明,股票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建立与股票现货市场相配套、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专业风险管理市场体系,推动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升直接融资的比例,优化资源配置,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和发展。展望未来,由单一股指期货产品为起点,加快建立完善品种多元的股指期货和期权产品体系,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由之路。随着境内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股指期货作为资本市场的内在组成部分,也必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 陈晗)  

(责编:石霞(实习生)、吕骞)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
  • 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
  • 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