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以来,353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频现为哪般
传统融资途径无法满足上市公司的资金需求,迫使部分公司通过股权质押融资“补血”,然而,其背后的风险也日益凸显
近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行为频频发生。今年2月份以来,章源钨业、地尔汉宇、鸿博股份、朗源股份等多家公司发布股东股权质押给券商、银行和信托的公告,还有不少公司刚刚到期解除质押又重新续作质押。股权质押何以受到热捧?背后反映出上市公司怎样的需求?
规模大幅增加
股权质押是属于一种权利质押,指出质人与质权人协议约定,出质人以持有的股份作为质押物,当债务人到期不能如约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就股份折价受偿,或将该股份出售并优先受偿的一种担保方式。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3月16日,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实施股权质押的公司达到353家,累计质押股份高达245.55亿股。而去年全年,共有1034家公司实施了股权质押,累计质押股份1172.03亿股,这一规模几乎是2013年的两倍。
同样引起记者关注的是,股权质押业务此前多由银行和信托实施,券商直到2013年年中才正式开展这项业务。然而时隔不到两年,券商业已后来居上,成为股权质押领域的佼佼者。这或许也是推动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热度的原因之一。
“与银行和信托公司相比,券商的业务机制更为灵活,对A股市场更为熟悉,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有实力对质押股票的风险详细评估。”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表示,目前通过券商渠道融资的质押比例大多在五成上下,而银行、信托通常只有30%。此外,券商的放款速度也较快,融资年利率也一般不高于8.8%。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邹亚生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虽然近期监管层通过降息、暂停正回购等方式释放资金流动性,但传统的融资途径仍然无法满足上市公司的资金需求,迫使部分公司通过股权质押融资“补血”。另外,股权质押类产品信息较为透明规范,质押物流动性充足;而相较于定增、发债等传统融资方式来说,股权质押并不需要监管层审批,质押股份的所有权并不会被稀释,且限售股也可用于质押。
频繁质押需警惕
股权质押规模的不断增大,一方面可以拓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增加融资便利性;而另一方面,也蕴含着相应的潜在风险。
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认为,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对公司自身有利有弊。从好的方面来看,它可以有效缓解上市公司的资金压力。不过,值得警惕的是,股权质押频繁,会不断加大上市公司的债务压力,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财务合理状况。而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金融工具,它对资金的具体用途并无十分严格的限制,所以在披露股东质押行为时,有些上市公司对质押的原因叙述得比较“模糊”,信息披露的质量尚有待提高。
数据显示,2014年,有约300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质押5次以上,其中上海莱士全年质押了60次之多。还有不少公司刚刚到期解除质押,又重新续作质押。
面对上市公司股权频繁质押行为带来的诸多风险,向威达建议,一方面上市公司要不断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完善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另一方面,在日常经营层面,要着重关注资产负债率等相关数据和公司大股东变更等情况,企业要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此外,要提高限制性非流通股等相关数据的关注度,遵守信息披露规范要求,不断加强信息披露的质量并拓宽披露范围。”邹亚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