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全国股转公司总经理 谢庚
人民网北京3月18日电(任风远)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18日正式发布“三板成指”和“三板做市”指数,结束了没有指数的时代。总经理谢庚对人民金融表示,指数的推出将强化市场流动性。据统计,今年以来三板成指涨幅为45.29%。
新三板自2013年1月16日于北京正式揭牌至今已两周岁有余,过去的两年里,尽管新三板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气象,投资者却始终缺乏观察市场行情的参考指标。特别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由于专业知识和信息优势的缺乏,整个市场行情如何,究竟涨了还是跌了,一时间很难说清楚。
证券市场中最具表征性和投资参考价值的对象,莫过于指数。三板成指最近一期的样本股共包含332只股票,截至3月17日收盘,报1452.92点,当日涨幅5.71%;三板做市最近一期的样本股共包含105只做市转让股票,截至3月18日收盘,报1682.60点,当日涨幅1.73%。若以2014年12月31日为基期,三个多月以来三板成指涨幅为45.29%,三板做市涨幅为68.26%。
时隔两年
新三板首次发布指数
全国股转公司总经理谢庚在发布会上表示,指数的编制与发布需要市场满足三方面的条件。首先,市场应具备一定规模。2013年底新三板挂牌公司数为356家,2014年年底为1572家,截至到2015年3月17日,挂牌公司数达到2113家,其中做市股票增到200只,为指数编制提供了充足的样本。第二,挂牌公司应具有足够高的行业覆盖度。目前新三板已经覆盖了所有的18个行业大类和82个细分行业。第三,市场具备相应的流动性。2013年新三板全年交易量约8亿元,2014年全年交易量增长至130亿元,截至2015年3月17日当年交易量已接近160亿元,市场交易活跃度迈上新台阶。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直到近日新三板指数的编制方案与行情走势才逐渐揭开面纱。
指数特质
采用市值覆盖率标准
据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此前介绍,“三板成指”以覆盖全市场的表征性功能为主,包含协议、做市等各类转让方式股票,并考虑到目前协议成交连续性不强、价格走势不平稳等因素,该指数拟每日收盘后发布收盘指数;“三板做市”则聚焦于交投更为活跃的做市股票,兼顾表征性与投资功能需求,并于盘中实时发布。
由于挂牌公司数量增长太快,新三板指数并没有像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等采用固定的样本,而是采用了固定的市值覆盖率,即新三板指数样本股数量是不确定的,但市值覆盖率是确定的,覆盖比例为85%。
在样本股的选取方面,新三板指数对信息技术、金融等权重过大的行业也做了一定的限制,避免因单一行业或单只股票出现极端情况而造成指数失真,指数还将每季度进行一次样本股调整。
流动性难题
股权有望适度分散
业内人士普遍期望,新三板指数的问世将为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目前,新三板的流动性还远低于预期,特别是个股之间的流动性差异很大,“明星股”与“僵尸股”并存,致使许多投资者长期处于观望状态。针对这一问题,全国股转公司总经理谢庚在接受人民金融采访时表示,新三板市场不同于沪深交易所,不通过IPO进行上市,没有股票发行环节。新三板挂牌公司多是家族企业改制而来,属于存量上市,即把股东原有的股份拿出来进行股份转让。如此一来,股权集中成为新三板市场的一大特点,甚至有一半的公司股东人数不超过10个。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自然影响了市场的流动性,然而股权要不要分散,要不要有更高的市场化程度,要不要持续融资,均取决于公司的自主选择。
谢庚表示,随着做市商制度的上线、股市指数的推出,新三板的价格发现功能将逐渐显现。价格发现功能免去了一对一的谈判,将有利于企业投融资的对接与并购重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看好这一效应,适度分散股权,进一步改善市场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