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样,你以为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一位股民在股吧论坛里对更名股票调侃道。据Wind数据,2015年以来,多达55家上市公司进行股票更名,剔除ST(特别处理)情况之外,更名公司仍有30多家。笔者提醒投资者,对于某些上市公司“换汤不换药”的更名,一定要警惕投资风险。
目前,除了因业绩而“戴帽”或“摘帽”外,上市公司更名的原因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资产重组完成或大股东易主引发主营业务变化,另一类则是在主业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为了更突出公司的战略重点而改名,其中不乏迎合市场热点概念进行的炒作。
近日,以制造烟花著名的上市公司“熊猫烟花”公告称公司拟更名为“熊猫金控”,瞬间变为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概念股,此事引起上交所的关注并两度发函询问。熊猫烟花在回复公告中表示,“转型将使公司面对全新的业务领域,互联网金融行业情况瞬息万变,公司转型升级将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由于公司互联网金融尚未实现盈利,公司在主业过渡期间,可能会面临主营业务亏损的状况。”
笔者发现,近两年,上市公司更名游戏有愈演愈烈之势,相关统计显示,2014年A股上市公司共发生股票简称变更182次,其中85次改名是由于业绩相关因素而“戴帽”或“摘帽”。而2013年上市公司共改名169次,其中119次为ST帽子的变换。更有改名上瘾者,一家公司更名达10次之多,令人咋舌。
那么,上市公司为何乐此不疲地玩更名游戏呢?据同花顺统计,上市公司发布更名公告后,持股30天平均涨幅达10.07%,持股20天上涨概率达68.57%。由此来看,不少上市公司出现了因改名而刺激股价上涨的情况,更名让上市公司收获奇效。但笔者发现,这种更名行情也并不是万能的,有些上市公司更名后,反遭投资者抛弃。
笔者以为,上市公司企图通过更名来炒作的行为不可取,无论改为多么“高大上”的名字,如果只是“新瓶装旧酒”,那么,再美的名字也会原形毕露。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仔细甄别上市公司更名原因,更不能盲目跟从更名炒作,以防踩中股市“新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