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文件或涉及農業制度變革 或鼓勵新型合作社--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一號文件或涉及農業制度變革 或鼓勵新型合作社

顧鑫

十八大報告強調,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近日撰文指出,深刻理解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2012年12月21日07:53    來源:中國証券報    手機看新聞

  農業經營體制謀變 新型合作社呼之欲出

  農地流轉、農業機械、農資流通等相關公司有望受益

  一號文件或涉及制度變革

  回顧上一次農村生產關系的歷史性變革,時間應上溯至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簽下“生死狀”,將村內土地分開承包,這開創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先河。1979年,小崗村實現糧食總產量66噸,相當於全隊1966年到1970年5年糧食產量的總和。

  1980年,鄧小平在談話中肯定了小崗村“大包干”的做法。1982年1月1日,第一個關於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正式出台,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此后,政府不斷穩固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廣大農村地區逐步走上致富道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率逐步提高,農村人口大量進城,農業需要由一畝三分地式的生產轉向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轉變,需要提高生產效率和單位產出。近幾年的一號文件主要聚焦於農業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提升科技含量等方面。

  有券商分析師表示,近幾年一號文件的主題可以概括為提升“硬件”水平,而2013年的一號文件應當涉及到更深層次的“軟件”內容,也就是制度變革。經營體制的改革創新可以說觸及到了“三農”問題的根本,應鼓勵發展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或者說是鼓勵發展新型合作社。

  十八大報告強調,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近日撰文指出,深刻理解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要適應農村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加快推進農村改革和制度創新,著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

  惠農政策有望增加新內涵

  對於合作社概念的理解,有專家指出,中國合作社的發展和合作社的意識培育長期以來落后於國際合作社運動的進展,面臨著合作制重建的艱巨任務。

  1995年在曼徹斯特舉行的國際合作社聯盟成立百年大會通過的《關於合作社界定的聲明》指出,合作社是自願聯合起來的人們通過聯合所有與民主控制的企業來滿足他們共同的經濟、社會與文化的需求和抱負的自治聯合體。

  學者唐宗焜對此進行了四點解釋:首先,合作社是“自治聯合體”,不是其他組織或機構的附屬物﹔其次,自治聯合體是人的聯合﹔第三,人們自願聯合的目的是滿足社員的各方面需求﹔第四,合作社企業的所有制結構是法人治理結構。唐宗焜認為,“聯合所有”保証了社員個人在合作社中的所有者權益,而不是在“共同所有”下對社員權益的侵犯﹔“民主控制”保証了社員通過民主程序對合作社的資本、經營決策和分配實施控制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管理。

  據了解,農業經營體制的創新其實是經營形式的創新,包括種養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等。不論是合作社形式,還是“公司+農戶”形式,農戶始終是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

  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業內人士認為,從這一論述看,組織化生產和社會化服務有望成為新的惠農政策主題。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打頭陣

  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征是要素投入的集約化、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生產手段的科技化、產業經營的一體化。由此看來,發展新型合作社,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客觀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農業組織化生產提上日程,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則將為此掃除障礙。

  11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對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征收補償制度作了修改。會議指出,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的情況下,佔地過多過快問題日益突出,不僅影響農村穩定,而且威脅糧食安全,必須推進改革、健全法制,嚴格約束佔用耕地。家庭經營不僅適合分散經營,也同樣適合規模經營。農業經營體制改革要因地制宜,有利於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把保護農民利益、保護耕地、保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生產能力放在第一位。

  針對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問題,韓長賦近期曾表示,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財產權,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對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的扶持力度。

  據了解,多個市(縣、區)已經成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范化管理和服務試點地區,包括北京市平谷區、河北省肅寧縣、天津市靜海縣、湖南省湘鄉市、遼寧省海城市、黑龍江省海倫市克山縣、上海市鬆江區等。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認為,未來土地制度改革還需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使農民自己參與到耕地的保護當中,農民能夠在土地征用、土地用途轉換、土地流轉過程當中發表意見﹔二是國家要本著節約土地資源的原則做好規劃。

  相關領域公司料明顯受益

  農業經營體制創新與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對農業未來發展影響巨大,對A股市場相關公司也將產生影響。從投資者角度看,由於規模化、專業化的農業生產必然需要農業機械的大量使用和更為便捷、高效的農資流通市場,受益於農地權益增值的公司以及農機農資流通板塊的公司值得關注。

  農地流轉方面,根據國土部消息,目前我國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証工作整體進入全面驗收階段,截至今年12月底,該工作將基本完成。業內人士分析,確權登記發証工作的完成,為農村土地流轉的進行做足鋪墊。

  農用土地流轉將促使農用土地增值得以實現。擁有農業土地資源的公司未來農業用地收益的增長除來自報表中利潤增長之外,還會表現為土地資源價值的上漲,公司整體估值水平將獲提升。此類上市公司包括亞盛集團、北大荒等。

  農業機械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實現農業生產手段的機械化。實現農業機械化,不僅要有強大的農業機械工業和相應的農機科研機構為后盾,同時還要建立起相應的銷售、維修、管理社會化的農機服務體系。數據顯示,中央農機補貼資金從2004年的0.7億元提升到2012年的200億元,帶動了農機購置投入。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國家政策持續扶植,農業機械行業集中度將提高,為龍頭公司提高了良好的發展機遇。A股相關公司有吉峰農機、新研股份、一拖股份等。

  此外,高效、穩定、有序的農資和農產品流通網絡對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在價值。對政府而言,有序的流通體系對於穩定農資價格、保証農資商品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對農戶而言,高效的農資流通是降低農資價格、減輕農民負擔的保障。

  未來“農資經營公司+種植大戶+基地”有可能成為現代農業有效的發展模式之一。隨著農資和農產品流通領域的發展,機制靈活、資金充裕的區域龍頭有望在未來幾年的全國網絡擴張中迎來成長機遇。A股相關公司包括輝隆股份、農產品等。   □本報記者 顧鑫

(責任編輯:薛白、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