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集約化水平提升 “誰來種地”問題日益顯現--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農業集約化水平提升 “誰來種地”問題日益顯現

本報記者  毛磊  宋偉

2012年12月27日06: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12月26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烏雲其木格作農業法執法檢查報告時指出,黨的十六大以來,各級政府、各部門深入學習、廣泛宣傳農業法,深化農村改革,完善配套法規,出台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措施,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步提高,農民收入穩定增長,農村民生逐步改善,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農業集約化水平有所提升

  “誰來種地”問題日益顯現

  烏雲其木格介紹,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全國已登記60多萬家,入社農戶4600多萬戶,約佔農戶總數的18.6%,帶動農戶增收,社員比非社員收入高出約20%。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平穩發展,2011年底,全國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28萬多個,帶動1.1億農戶,戶均全年增收2400多元。各地建設生產基地和農業發展示范園區,農業生產專業化、規模化和標准化進一步提升。

  執法檢查組發現,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有些地方“誰來種地”問題日益突出。這既是挑戰,也是實現集約化經營的機遇。對此執法檢查組建議採取有效措施,在財稅、金融等方面完善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在稅收申報系統增加合作社法人類別,促進財政支農項目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接,強化合作社財務及審計監管,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自我發展能力。鼓勵扶持專業大戶、家庭農(牧)場發展。

  農村金融改革進程加快

  農民抵押難貸款難突出

  烏雲其木格介紹,農村金融得到了較快發展。一是加大農村金融市場建設力度。至2012年9月末,全國已經組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858家,其中村鎮銀行799家。金融機構空白鄉鎮由2945個減少至1686個。二是著力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積極發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開展銀保合作,擴大擔保抵押范圍。三是通過財政政策支持農村金融和農業保險發展。截至2012年9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約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8%,高出各項貸款平均增速6.5%,連續三年涉農信貸投放增量高於上年。

  當前,農民抵押難、貸款難問題仍比較突出。農業保險成本較高,覆蓋面有待進一步拓寬。對此,執法檢查組建議加快農村金融改革進程,改善農村金融服務。落實法律關於貼息獎勵等規定,引導金融機構增加涉農信貸投放。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發展競爭性農村金融市場。加強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基層網點數量。加強農村信用體系、支付結算體系建設,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完善農戶信用貸款、聯保貸款制度。

  完善保障糧食安全政策

  供給結構性矛盾長期存在

  烏雲其木格介紹,2012年,全國糧食產量實現了“九連增”,連續6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保障糧食生產。一是注重調動和保護種糧農民和主產區生產積極性。二是實施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和玉米、大豆等臨時收儲政策。三是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大力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

  當前,糧食供給結構性矛盾、經濟作物與糧食作物爭地矛盾長期存在﹔主銷區產需缺口加大﹔糧食生產成本上升,比較效益偏低。一些非主產區糧食生產穩步發展,但還沒有相應的鼓勵政策。對此執法檢查組建議完善保障糧食安全政策。大幅度增加中央財政對糧食、油料生產大縣一般性轉移支付,完善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完善“四項補貼”政策,提高補貼標准﹔綜合考慮糧食成本上升、供求狀況、市場價格、宏觀調控等因素,穩步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完善大宗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加大投入,著力實施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擴大高產穩產糧田。同時,加快優良品種和高產栽培技術研究推廣,適時修改種子法。提升棉花、大豆、油菜籽等農產品生產能力,建立東北地區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提高大豆自給率。

(責任編輯:李棟、賀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