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地產大佬的電影夢想 隻有第一沒有第二--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王健林:地產大佬的電影夢想 隻有第一沒有第二

2013年01月12日08:10    來源:証券日報    手機看新聞

  王健林,作為地產界的大鱷,素以低調做事著稱。但是一旦在公開場合露面,他給人的印象總是精神抖擻、思維敏捷,眼神中閃爍著堅定與自信,有一種軍人般“勢在必得”的氣勢。

  “參軍那年,我隻有十四五歲,18年的軍旅生涯磨礪了我性格中堅強的一面。”王健林曾坦言。

  他認為企業家精神最核心的有兩點,一是創新精神,就是敢闖敢試,敢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二是堅持精神,鍥而不舍。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王健林帶領萬達商業帝國縱橫馳騁、所向披靡,成為一個難以效仿的樣板。

  2000年宏觀形勢一片大好,住宅做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王健林孤注一擲轉型做商業地產﹔2005年當商業地產做得如日中天、賺得盆滿缽滿之時,王健林別出心裁轉做“文化”,布局文化產業,2008年又開始做旅游投資。

  在十年前王健林曾說,“創新者大部分成為先烈,少部分成為先進”,但正是因為有成功者的可能性,激勵著后來人不斷去攀登、不斷創新,希望成為那個極少數的成功者。

  地產老大做文化產業

  自1993年成為萬達集團董事長以來,王健林已在商界奮戰了二十多個年頭,然而他似乎仍在不斷做“加法”。做院線、投資文化產業、旅游業,甚至開始投拍電影,王健林這一系列進軍“文化”領域的舉動引來了業界人士的不解。而在王健林看來,他只是在做“相關多元化”。

  “我們蓋購物中心,電影院是相關的行業,想獲得超額利潤,想贏得比別人更快的發展步伐,一定要敢於去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所有人都認為能賺大錢的行業你一定不能進,隻有少數人認為能做、多數人認為不能做的事情你才能獲得超額利潤,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王健林坦言,一開始做文化產業是被動的,覺得購物中心光靠賣東西是不行的,於是就想搞電影院、卡拉OK、電子游戲。形成規模后,院線給萬達帶來了可觀的淨利潤。之后就產生了文化自覺,並把它當成一個產業來做。

  “沒想到,我們進入的時點是中國文化產業的最低點,當時電影票房全國隻有8億元。如今,院線的淨利潤率是17%,超過地產主業,並且文化產業能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按照王健林的轉型計劃,到2020年萬達商業地產的收入比重將降到50%以下,文化和旅游是其兩大投資方向。

  從院線到電影全產業鏈

  王健林最早於2003年對外宣布進軍電影業。在2006年上半年萬達工作總結大會上,王健林宣稱“電影是一個沒有天花板的產業”,提出把電影院從原來作為萬達商業廣場的一個配套產品,提升為其四大支柱產業之一。

  和國內其他院線相比,萬達院線擁有天然優勢:旗下影院均為直營,萬達廣場開到哪裡,萬達影院就駐扎在哪裡。隨著萬達廣場在全國布局,萬達影院以主力店的身份同時進駐全國市場。由於自身先天基因中的商業地產元素,這種院線捆綁地產的模式很容易聚攏人氣,有人氣自然就容易盈利。

  2008年,萬達院線成立影院規劃設計部、市場部、發展部。通過組織架構的重大調整,萬達院線形成了一個從項目選址、建設到經營的完整鏈條,從而實現了城市區域化管理。這為萬達后來的城市區域擴張奠定了基礎。

  2011年,萬達院線以高達17.85億元的收入位列全國第一,平均每家影院票房收入約為2075萬元,高於一線城市每家影院1500萬元的平均水平。

  2012年5月21日,萬達集團宣布以26億美元正式並購北美第二大電影院線AMC,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王健林稱這是一次“震驚世界的民企跨國並購”。

  2012年12月23日,萬達院線第1000塊銀幕在萬達影城成都金牛店揭幕,該影城是萬達院線第115家影城。根據電影局最新公布的數據,2012年萬達院線年度票房超過24億元,成為首支年度票房超過20億元的院線,穩坐院線票房冠軍寶座。

  把文化做成大產業

  “一個房產商不講房地產講文化是更可怕的事情。”王健林曾這樣調侃自己。從2005年開始,萬達以建設萬達影院為開端,開始大規模投資文化產業。截至2012年12月,其在文化產業方面投資超過100億元,是國內此方面投資額最多的企業。投資范圍涉及電影制作放映、大型舞台演藝、電影科技娛樂、連鎖文化娛樂、報刊傳媒和字畫收藏等多個行業。

  2012年12月初,萬達在北京成立文化產業集團,萬達旗下文化產業所涉及9個行業、11家公司的所有業務都將整合到一起。根據萬達提供的數字,萬達文化產業集團注冊資本為50億元,資產總計310億元,這將成為國內最大的文化產業公司,堪稱“文化航母”。按照萬達的預算,2012年其文化產業公司的文化產業收入將超過220億元。“萬達的實踐証明把文化做成大產業是可行的。”王健林曾自信滿滿地表示。

  “此外,發達國家的經驗証明文化應該做成大產業。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比重都相當大,以美國為例,文化產業的產值佔到GDP的24%至15%。真正的文化強國,隨著它的文化輸出,它的理念、意識、價值觀也在世界上普及。

  隻有第一沒有第二

  “我現在做文化、做旅游,都不是為了順應一時半會兒的形勢調整,是為萬達今后20年儲備核心競爭力。如果你做事情隻看這一年兩年,好了就猛做,不好就瞎做,這個企業一定不能成為行業龍頭。”

  王健林認為做企業永遠要有自己儲備的核心競爭力,要比別人領先一步。他曾公開表示:“我們進入一個行業就一個目標,要麼做中國第一,要麼就做世界第一。”因為從行業來看,一般人們隻會記住兩個品牌,但第一名品牌的效應比第二名品牌的效應要高得多。隻有做到行業的第一,才可以有品牌的延展性或關聯性,不光是簡單的現金流、賬面利潤,還會產生邊際利潤或者新的利潤增長點。

  不論是做商業地產還是經營院線,王健林都在用一串串數據証明他“成為第一”的決心和實力。如今,王健林又為它的商業帝國貼上了“文化產業”的標簽,這艘剛起航不久的“文化航母”是否能創造新的奇跡,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証券日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