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經濟宏觀政策與改革展望--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2013年中國經濟宏觀政策與改革展望

2013年01月15日09:04        手機看新聞

  我們的基准預測是,今年上半年GDP增長率達到8.0%,下半年將加速到8.5%,並且可能在2014年加速到8.9%。

  自去年9月份以來,中國經濟就出現了若干積極現象。9月中旬原材料價格開始反彈,去存貨過程結束,10月和11月的PMI新訂單指數上升到50.8%。11月份社會融資總量同比增長23%,10月份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了20.5%,這兩個數據表明資金對企業投資的制約作用在解除。我們預測四季度GDP增長率已提高到7.7%。今年上半年經濟將繼續溫和復蘇到8.0%,下半年將回升到潛在增長率附近,即8.5%,並且可能在2014年加速到8.9%。增長的主要動力是企業投資和基建投資,同時,下半年出口也有可能反彈。

  我們預計,企業清除過剩產能,將產能利用率恢復到正常水平還需要2-3個季度。企業去產能大約從去年初開始,當時,上市公司投資支出已降到7%,三季度更是降到-2%,按這種步伐,產能增長已經低於需求增長,到今年中期過剩產能將大部分被吸收。今年三季度產能利用率的提升和毛利上升將刺激企業投資。

  今年面臨的幾大風險

  美國債務上限風險。美國雖然已達成協議解決財政懸崖,但增加了對高收入階層的邊際稅率,各種不利因素將拖低今年實際GDP一個百分點。

  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推算,2月份晚些時候美國政府債務將觸及上限,國會與白宮之間不得不再次展開談判。美國目前處於兩難之中,從長期看,如果不能在支出方面有實質性削減,美國主權信用將被降級,這將對金融市場產生負面影響,但如果急劇削減支出,經濟增長又會受到影響。債務上限問題對2013年增長率到底產生多大影響,目前還是不確定的。

  在最不利的情景下,即未來幾個月債務上限問題得不到解決,支出大幅削減,美國經濟增長將降到零,而受此影響歐洲也會降到-1%,從歷史數據推算,美歐兩大經濟體同時減速將對中國出口產生9個百分點的影響,這將中國GDP增長率減少1個百分點。2011-2012年兩個百分點的GDP下降已使得需要花費一年半時間消化過剩產能。如果總需求再降低1個百分點,那麼產能調整過程將再延長9個月,換言之,在最不利的假設情景下,外圍經濟將讓中國經濟復蘇拖慢三個季度。

  地緣政治風險。中東地區的軍事沖突和釣魚島局勢也對中國經濟構成潛在風險。一些政治分析家認為,隨著西方持續制裁,伊朗經濟難以長期維持,其主動發起對以色列軍事打擊的可能性上升。如果伊以沖突引起波斯灣戰爭,油價將大幅飆升,甚至可能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另外,釣魚島局勢如果升級為戰爭的話,也將對亞洲的貿易、投資和金融市場產生實質性影響。

  政策力度過大風險。在基准預測中,2013年GDP增長率回升其中0.5個百分點來自出口2個百分點的溫和增長,和溫和的企業投資增長2個百分點,而假定財政貨幣政策保持中性。然而,經濟過熱風險主要來自較預期更大的財政赤字,以及財政收入超預期之后的政府支出超預期,我們根據GDP增長率與財政收入的歷史關系進行回歸,推算今年的財政收入增長率將從去年的11%上升到16%。

  今年宏觀政策展望

  我們預料政府會把今年的GDP增長率定在7.5%,通脹目標為3.5%,M2會定在13%-14%,比名義GDP增長率高2-3個百分點(8%實際GDP加3%通脹率)。13%的M2增長率顯得有一點保守,14%則有點輕微擴張。財政政策上,我們認為應該在經濟復蘇后保持赤字數額基本不變或容忍絕對數的輕微下降(例如從去年的8000億降到今年的7500億),這意味著赤字率將從去年的1.6%下降到1.3%。但是最近有些報道稱政府今年計劃把赤字增加到1.2萬億。我們覺得,如果這樣,財政政策將是明顯擴張的,因為2013年的財政收入將增長5個百分點。

  貨幣政策方面,我們預料今年底會溫和加息,由於食品價格和更高的生產資料價格(PPI),通脹率將會從目前的2%多一點上升到年底的4%。如果食品通脹相對受控,加息可能會延后到2014年,我們預料央行不會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因為貿易順差似乎在重新恢復,這使得通過外匯佔款和公開市場操作即可使M2增長率達到目標水平。我們預測人民幣對美元在接下來的12個月中會有2.5%的升值空間,比我們上次預測的1.5%有所上升,原因有三:一是經濟增長前景在改善,二是淨資本流入在恢復,三是全球經濟的恢復意味著大多數新興經濟體貨幣會對美元升值。

  改革將會更加積極

  近期,中國高層多次顯示改革和反腐敗的重要性。我們根據未來三年各項改革推進的可能性,將其分成三類:第一類是非常可能推進的,它們大多已在政府內部形成共識,技術准備也很充分,改革容易見到效果,並且反對的力量相對分散﹔第二類是可能進行的改革,它們比第一類改革可能會費時更久,不同智庫提出的政策建議和細節設計還處於相互競爭階段,當然也有一些政治和意識形態方面的顧慮(特別是土地改革和劃撥國有股補充社保),有的則面臨利益集團反對聲(如反壟斷、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方面內容)﹔第三類是推進可能性較小的改革,包括國企私有化、房產稅改革、中央地方關系改革,它們存在著意識形態的爭議和政治風險,也面臨著來自利益集團的最強烈反對,在技術上准備也最少。這些改革對不同行業的利潤有不同的影響,有些將從中受益,有些則面臨一定的沖擊。

  (作者為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貞偉/譯)

(來源:証券時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