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霧霾天氣引爆環保板塊,雖然“漲”聲漸趨平息,但不少個股依然強勢。其實霧霾天氣只是個導火線,整個環保板塊具備中長線投資機會,才是此輪上漲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環保產業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環保財政支出穩步增長。特別是2012年6月,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要達到4.5萬億元,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的2%左右,並提出了價格、財稅、土地等七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在政策暖風頻吹的大環境下,各路資本也開始關照環保產業,一種是各地政府和大型企業牽頭發起的環保產業引導基金,自2010年以來,先后有多隻環保產業投資基金設立,規模達到了150多億元,並由此帶動了社會資金,包括PE、VC以及一些信托資金投資環保產業﹔二是創業板開板后,環保企業上市步伐加快,並由境外上市轉向境內上市﹔三是並購不僅成為國外環保巨頭進入國內市場的首選方式,也成為國內環保企業拓展異地市場的重要手段。有數據統計,2008年到2011年,中國環保產業並購總金額超過了30億元人民幣。
值得關注的是,環保產業雖然受到各路資金的熱捧,但卻遠未能滿足這一領域的融資需求,仍處於杯水車薪的狀態。這主要是因為環保產業尚處起步階段,業內多為中小企業,集中度低,產業結構分散,亟待通過資本並購等多種融資手段提高產業集中度。但囿於初始投資大、回收周期長、投資回報預期不佳等原因,環保產業的投融資問題一直是產業發展和企業成長的瓶頸。
專家認為,股票市場是解決環保企業融資難的重要渠道之一,目前A股市場的環保板塊隻有2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與環保市場的發展前景極不相稱。專家呼吁,A股應該調整結構,合理配置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的比例,特別是近百隻劣質的ST股,不應長期佔據股市優質資源,而應該為有發展潛力的新興行業企業盡快打開融資“綠色通道”。
除了股市,環保企業還可以開辟其他融資途徑,比如政策性貸款、財政貼息和專項扶持基金以及吸引更多的私募資金前來投資等。
另一方面,作為環保企業本身,則應先練好內功,提升企業自身的含金量。從最新出爐的2012年環保行業年報看,整體收入增長18.6%,利潤下滑9.1%,並有7家企業預告業績下降50%,這種狀況多少有些不盡如人意。
2013年,我國仍處於經濟增速放緩和經濟結構轉型的大背景中,國家對環保產業的投入預計還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已經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全社會環保投資需求約3.4萬億元,其中政府投資規模約1.5萬億元,其余1.9萬億元將充分利用社會資本。
面對我國環保市場的大“蛋糕”,希望有更多的資金主動參與到環保投資中來,通過研制各種環保技術和產品,既給股民帶來長久的投資機會,也通過資本的力量撬動環保產業市場,逐步緩解融資難問題,從而徹底改變環保產業“小馬拉大車”的尷尬現狀。(江 帆)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