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吐槽收入被增長 稱漲的工資隻夠買個馬桶--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老百姓吐槽收入被增長 稱漲的工資隻夠買個馬桶

林火燦

2013年02月03日09:35    來源:經濟日報     手機看新聞

  收入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這是一個老百姓既十分關心又頗感糾結的老話題。

  每當統計部門對外發布最新的城鄉居民收入數據,網絡上的各種“吐槽”總會隨之而來。“被增長”、“拖后腿”也成了人們嘲諷統計數據“有水分”的熱門詞匯。

  今年的情況與往年大同小異。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我國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8%。全年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26959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0.7%。

  從統計數據看,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速雙雙跑贏了GDP,農村居民純收入增速也已經連續3年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有所加快,這一成績殊為不易。但是,不少老百姓並不相信收入跑贏了GDP,不相信自己的收入有10%的增長。一些人也在琢磨,既然GDP總量這麼大,為啥自己分到的“蛋糕”這麼少。

  “我這收入水平,跟人均GDP一比還真是差一大截。”在北京某公司上班的張靜說。去年,張靜的工資收入3.6萬元。按照宏觀數據推算,去年人均GDP約3.8萬元,北京人均GDP為8.7萬元,張靜戲謔地說,“拖了大家的后腿。”

  在福建泉州經營服裝店的個體戶張娜也覺得自己的收入“被增長”了。由於店面租金上漲和競爭加劇,張娜的服裝店去年淨利潤不足4萬元,比上年少了近3萬元,加上她愛人工資和父母退休金,一家5口人總收入約12萬元,家庭人均收入2.4萬元,收入不升反降。

  在浙江杭州某通信公司上班的工程師小楊說,自己的工資確實比上年漲了將近20%,但物價也在漲,特別是房價的高企,“漲的工資也就隻夠買個馬桶。”

  ……

  城鄉居民收入情況,與每一個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關。老百姓對家庭收入五花八門的“吐槽”,原因各不相同。但要真正理清GDP與收入的關系,其實也並不復雜。

  我們可以把GDP看作是一塊巨大的“蛋糕”,在“蛋糕”制作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投入包括場地、人工、原料在內的各種要素,這就是社會創造財富的過程。

  “蛋糕”加工完成以后,我們需要對其進行“切分”,實現社會財富的分配。在分配中,政府獲得的是稅收,企業得到的是利潤,而個人分到的“蛋糕”則是工資、獎金等。在分配方式和比例相對固定的情況下,隻有全社會共同把“蛋糕”做大,個人才有可能分得更多的“蛋糕”。

  從這個角度說,GDP的增長與城鄉居民收入、群眾生活改善緊密聯系。在GDP增長較快的時期,居民收入增長也較快﹔

  反之,GDP增長較慢的時期,居民收入增長也較慢。

  而人們之所以感覺收入增長與GDP增速並不同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GDP對城鄉居民收入的影響並非針對特定的某個或某一部分居民而言。

  在統計實踐中,不同的樣本住戶的收入水平各不相同,這就導致樣本統計結果的影響程度也不同。一般來說,高收入家庭對平均數貢獻較大,低收入家庭對平均數貢獻較小。加上樣本一般呈現中位數低於平均數的偏態分布狀態,導致了不少人看到平均數后,就會感覺自己的收入“被增長”了。

  另外,一些外在的因素也可能影響人們對收入水平的判斷。比如,如果李某的收入水平不變,其他人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李某的收入很可能低於平均水平。而由於李某並不知道他人收入水平如何,他就很可能認為人均收入的統計結果偏高了。再比如,李某和其他人的收入水平都提高了,但是物價水平上漲較快,貨幣購買力下降,也會讓李某對人均收入的統計結果表示疑惑,等等。

  總之,任何一種統計方法都不可能完全考慮到每個數據樣本的差異性。恰恰是每個人所處的地區、所處的行業、所獲得的收入等情況都不相同,就容易造成高收入人群認為人均收入數據偏低,而低收入人群認為人均收入數據偏高。

  需要指出的是,老百姓關注收入數據及其增長情況,並與GDP增速做比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們對提高收入水平的迫切願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比GDP“跑得快”,是“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的重要路徑,也是實現全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隻有努力使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才能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產生積極的正面效應。

(責任編輯:財經實習、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