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緣何總在GDP核算中“〉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1+1”緣何總在GDP核算中“〉2”

2013年02月05日17:2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手機看新聞

  隻有當群眾滿意度和官員政績直接挂鉤,才能真正發揮民意考評的威力,才能真正體現人民當家做主,進而擠掉GDP核算中人為造成的“水分”

  近日,各省級政府都向當地人大提交了過去一年的經濟發展答卷。有記者發現,去年全國各省(區、市)核算出的GDP相加總量達到57.69萬億元,比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2012年初步核算的國內生產總值51.93萬億元高出5.76萬億元,相當於多出一個廣東的經濟總量。(2月4日《中國青年報》)

  趙本山小品《賣拐》中有個笑話:1+1在算錯的情況下等於3。但在中國GDP核算中,類似“笑話”幾乎是年年上演。自1985年國家和地方層面分別核算GDP數據以來,地方統計總和一直高於全國的GDP總量,不僅呈現出“1+1〉2”(地方+地方〉中央)的局面,而且有遞增的趨勢。例如,2009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國2.68萬億元﹔2010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國3.2萬億元﹔2010年31省區市GDP超出全國總量3.5萬億元﹔2011年31省區市GDP總和超出全國總量4.6萬億元,而2012年地方GDP之和竟然超出全國5.76萬億元之多。

  對於GDP數據“1+1〉2”這一怪圈,國家統計局曾稱,地區GDP之和比國家統計的GDP多出很多,既有重復統計的因素,也有國家與地區使用的基礎資料不完全一致的因素,還有外部環境的影響。誠然,重復統計、統計資料來源不一致等問題會造成“算錯情況”,但什麼樣的錯誤會達到數以萬億計的差率呢?又是什麼樣的錯誤會年年出現1+1〉2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勢呢?

  這顯然不是簡單的“算錯情況”,恐怕更有其必然因素——差率如此顯著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於GDP被賦予了重要的考核功能,為了考核過關或政績需要,一些地方常常高估GDP數據或弄虛作假,進而造成很高的“水分”。

  這是因為,長期以來,GDP一直在神壇上被官員頂禮膜拜,正是由於GDP被賦予了過於重要的考核功能,一些地方出現了GDP攀比現象,GDP目標也脫離實際,甚至出現弄虛作假。雖然近年來,中央有弱化GDP考核的意向和趨勢,但在其他指標未被認可、確立之前,GDP與“官帽”的聯系依然十分密切。因此,要根治地方GDP虛胖,改革官員考核機制須早日提上日程,並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筆者以為,在肯定GDP指標作用的同時,還必須加重民生、民意在官員考核中的分量。讓官員從過去對GDP過分關注的慣性思維中走出,進一步轉向對民生、民意負責中來。具體說來,對官員政績的考核應立足兩點:

  一是體現科學發展。不斷增強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即既注重考核發展速度,更注重考核發展方式、發展質量,力求避免無效的經濟增長,如重復建設、盲目投資等﹔既注重考核經濟建設情況,更注重考核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實際的全面的成效。

  二是體現民生指標。事實上,作為一個國家宏觀經濟指標,GDP畢竟和民眾生活有著相當距離,其高低在短時期內很難被直觀感受。而一個地方的物價水平、收入狀況、人居環境等,卻是民眾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的,民眾對官員在這些方面的表現也自然最有發言權。因此,在執政為民的政治語境中,隻有當群眾滿意度和官員政績直接挂鉤,才能真正發揮民意考評的威力,才能真正體現人民當家做主,進而擠掉GDP核算中人為造成的“水分”。

  (鄧子慶)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