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奢侈品受歡迎
一家外媒稱節假日裡的大肆揮霍正在蠶食中國人克勤克儉的美德,這不是危言聳聽。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消費者一向有勤儉節約、未雨綢繆的習慣,但他們在春節期間的大肆揮霍卻在改變著世界對他們的印象。
2012年10月9日,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了美國經濟調查機構ISI集團的最新調查結果。數據顯示,中國富人(淨資產在100萬美元以上)一年的奢侈品平均消費額為22214美元,遠高於歐洲的10612美元和美國的9431美元。2012年春節期間,歐洲奢侈品銷售總量相比2011年春節期間增加12%,中國消費者佔據了歐洲奢侈品市場銷售總額的62%,主要消費區域集中在法國、意大利、英國、瑞士四個國家,主要消費目標為名表、皮具、時裝、化妝品香水,其中名表消費比重較大。
小蘇在法國留學四年,換了三座城市,2012年7月從巴黎畢業回北京工作。受父親熏陶,他也有欣賞和收藏名表的愛好。他在法國認識的女友則更喜歡法國的手袋、皮鞋和化妝品。在全球各地的奢侈品品牌中,他們青睞產自法國本土的奢侈品品牌,比如路易威登、香奈兒和卡地亞。
今年春節前,小蘇和女友准備到法國旅游。小蘇告訴記者,此行的目的是領取女友的畢業証,順便到巴黎“掃貨”。因為正值一年一度的冬季打折季,女友特意到天意小商品批發市場買了兩個最大號的可托運箱子。
在巴黎,精品店林立,來自世界各地的顧客川流不息。小蘇告訴記者,在香榭麗舍大街一些品牌店門口經常會看到用中文標示的促銷標牌。在路易威登旗艦店門口排著長隊中,也總能聽到說普通話的游客。
小蘇有次去逛巴黎老佛爺商店,本想要找法國營業員好好練習下法語。結果,營業員看到是亞洲面孔后,立即叫來一名中文導購。小蘇后來得知,單單在路易威登店就有20多名能說中文的導購。此外,商場內所有櫃台都可以使用中國銀聯卡刷卡消費。
2012年5月,法國裡昂証券發布研究報告稱,過去的一年裡,中國人消費額佔法國奢侈品銷售額的40%,中國人買走的古奇和普拉達商品更是佔到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英國和韓國。英國人甚至把在春節等中國節假日來購物的中國游客視為“享受購物狂歡一族”。由於20%的古奇牌手包被中國人買走,英國媒體從2011年起就給年輕且購買力強勁的中國游客冠上了“古奇一代”的稱號。在韓國首爾知名的明洞購物街,幾乎每個店裡都有來自中國東北的朝鮮族導購和兼職的中國留學生。
中國“黃金周”,世界得黃金。如今,中國的節假日影響的不僅僅是中國人,中國消費者在節假日的購物熱情也在線上和線下、國內和境外同步發酵,一年濃似一年。 (《中國報道》供稿)
(來源:中國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