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中等收入階層是大勢所趨--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提高素質增加勞動收入  鼓勵創業完善社會保障 

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中等收入階層是大勢所趨

本報記者  趙鵬飛

2013年02月08日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薪”願
  趙乃育作(新華社發)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居民收入大幅增長,但分配失衡的問題也日益凸顯。近日,國務院下發《關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明確提出“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縮小”、“‘橄欖型’分配結構逐步形成”等主要目標。專家認為,基於我國目前所處發展階段和基本國情,應客觀、理性地看待收入分配領域存在的一些問題。今后,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中等收入階層,建設“橄欖型”社會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

  “橄欖型”社會更加穩定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開放程度的提高,公眾對於貧富差距拉大、資源分配不均等不平衡現象,有著更高的關注度和敏感度。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為0.474,盡管趨勢呈現遞減,但過去10年數據均超過0.4的國際公認警戒線,凸顯出中國貧富差距較大的現實以及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的迫切性。

  有關人士指出,針對我國當前城鄉、區域和居民之間收入差距較大的現狀,我們的社會要形成“橄欖型”格局——簡單來說,就是讓大部分人的收入都達到中等水平,高收入和低收入的人群都成少數派。相對於“金字塔型”社會而言,“橄欖型”社會更加穩定、更加安全、更具有可持續性。

  “為什麼出台了那麼多促進消費的政策,效果卻不明顯呢?”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流通與消費研究室主任陳新年表示:“發達國家是橄欖型社會結構,我們是金字塔型結構,中等收入人群比例偏小。這樣的結構制約了居民消費擴大。從建立長效機制來看,關鍵是把中等收入人群做大。”

  中等收入群體在經濟上被看作是促進消費和擴大內需的生力軍,在政治上被看作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專家普遍認為,中等收入群體的不斷壯大,有助於緩和因貧富差距造成的社會矛盾及對立情緒。當前收入分配改革應以“提低、擴中、控高”為主線,不斷壯大中等收入階層,逐步形成“橄欖型”社會。

  怎樣擴大中等收入階層

  政府如何穩定和擴大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專家認為,一是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通過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增加勞動的知識含量和創造性,使勞動者增加收入﹔二是鼓勵自主創業﹔三是完善社會保障。當前,在城市,住房、教育、醫療和養老等生活成本越來越高,使工薪階層背負巨大生活壓力,制約了中等收入群體的增長。應加強房價調控,深化教育、醫藥改革,完善社會保障,使人們從“住房難”“看病貴”等困境中解脫出來﹔四是增加財產性收入。此外,還可以考慮對中等收入群體適當減稅,適度降低各檔的稅率。

  市場人士建議,對於勞動者自身而言,不能只是“等靠要”,一方面要主動學習,提高技能﹔另一方面,要不斷創造機會,尤其是低收入者群體,要努力提高素質和能力,提高在個人工資談判過程中用腳投票的能力。

  “中部崛起”才能縮小兩頭

  專家建議,要建立“橄欖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成功轉型與健康發展,逐步實現“中部崛起”不可或缺。隻有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才能縮小兩頭,逐步建立“兩頭小、中間大”的穩定社會結構。為此,應進一步暢通社會流動渠道,促進合理、充分的社會流動,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來源人群。也要深化戶籍改革、打破身份壁壘,促進教育、就業公平,使低收入群體有更加公正、平等的機會實現向上攀升的夢想。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增,不應是在貧富差距擴大基礎上的倍增,而要使中等收入群體倍增。他建議,在目前中等收入群體佔全國人口大約23%的基礎上,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到2020年努力達到40%,由此使得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到6億人左右。

  不少學者認為,政府應利用好再分配的調節手段,把“蛋糕分好”。應逐步完善稅收政策,合理利用稅收杠杆來調節勞動者的個人收入。對高收入者征收必要的稅款,並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功能將其補貼給低收入群體,同時要依法取締非法收入,盡快完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此外,應大力發展慈善公益事業,為弱勢群體提供社會援助,為低收入者向中等收入群體過渡創造條件。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