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進城容易就業難 應避免“在家種地進城吃飯”--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國家連片特困地區重點縣河南省民權縣城鎮化路徑調研 

農民進城容易就業難 應避免“在家種地進城吃飯”

本報記者  李智勇

2013年02月19日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農民工在制冷生產線上工作。
  底 磊攝
  人民視覺

  制圖:張芳曼

  記者到豫東調研,有位大嫂說話風風火火:“叫俺進城也好,叫俺上樓也好,解決不了飯碗,解決不了生活,怕是不中!在家種地,到城裡吃,那咋吃得起嘛!”一語道出了城鎮化的大問題。進城容易就業難。尤其在縣域城鎮,能否從農業轉移到二、三產業,是農民市民化的關鍵一步。河南省民權縣立足自身資源、孵化特色產業,進行著探索。

  

  農民願望

  能否“不出縣,就掙錢”

  2月6日,25歲的民權縣王橋鎮農民王兵放棄相親,跟140多名鄉親到縣城開發區去“相工廠”。

  一年工夫,家門口多了幾十家廠子,都等著招人呢。

  “俺們王橋鎮人口有五六萬,外出打工的人數得有兩萬多。”鎮長錦傳彬一邊招呼鄉親們參觀,一邊跟記者聊著。“農民為啥要打工?因為打工掙錢啊。家裡的地,人均合得並不多,用不了那麼些人種。出去掙錢,才能發家呀。”

  錦傳彬的話,記者在民權縣北關鎮王公庄村得到印証。

  村民王培雲、韓秋閣夫婦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兩人的耕地,合兩畝多一點兒,一畝地一年收千斤小麥、千斤玉米,頂天了。能賣幾個錢?化肥農藥種子人工等成本都不算,不吃不喝,一年收入也就兩千塊錢!就算有新農合了,“孬好得個病,也不夠吃藥錢!”

  開發區裡,人頭攢動。萬寶公司人事部的王雯潔手拿小喇叭,對鄉親們解釋:別擔心干不下來!以出力為主的普通工人就不說了,需要技術的崗位,不會不要緊,企業這邊有培訓,開發區也有專門的培訓基地,沒問題!

  王橋鎮的老鄉們佔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2月5、6、7日,連續三天,民權縣18個鄉鎮近2000名返鄉農民工一撥一撥,都來參觀、咨詢。

  錦傳彬覺得這是件大好事:“家門口就能就業,可以照顧老人小孩,留守兒童問題也不存在了,對老百姓當然好了!縣城產業起來了,農民收入倍增就更有把握了!”

  53歲的劉安治也隨車過來了。

  咋樣,相中沒有?記者問。

  “唉,人家說,年齡超了。”老劉嘆了口氣,“要年輕個十來歲,過了年,就不用去新疆種哈密瓜、摘棉花了!”

  政府探索

  避免“在家種地,進城吃飯”

  似乎一夜之間長出來的工廠,莫說農民工心裡驚訝,連民權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辦公室主任李樹寅都覺得有點像做夢似的。“去年一年,開發區就引進了30多家企業,早一年你來看,這些紅紅火火的工廠,還都是剛施工的大坑呢。”

  這些企業,干嘛扎堆兒到一個內陸小縣城安營扎寨呢?

  香雪海科技有限公司,來自浙江慈溪,2011年到民權,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制冷企業。記者把問題拋給了總經理趙鵬。趙鵬道出原委:“在慈溪,我們面臨三大瓶頸:一是土地資源緊張。要擴建廠房,地價比在民權要高幾十倍。二是用電緊張。三是勞動力也緊張。”

  “光說勞動力吧,2010年底,我們在慈溪,大年初三就開始招工了,否則你招不上來!這兩年到了民權,春節休息10天,沒事兒!”

  農民的掙錢願望和商家的用工訴求達成了一致。這正是東部沿海的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除了用地、用電、用工方面的共性優勢,李樹寅認為,民權找到了制冷這個主導產業,才是牽牛牽住了牛鼻子。

  “產業轉移,人家可以來民權,也可以去鄰縣,鄰縣也有優惠政策和勞動力資源。為啥非到咱這兒?”

  他介紹,民權在過去,有發展制冷業的基礎。當年的“冰熊冷櫃”,是輕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也培養了大量的熟練工人。浙江慈溪、廣東中山,這些制冷聚集地都有民權人的身影。“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重點扶植制冷產業,這比眉毛胡子一把抓,更能跳出同質化競爭,迅速形成特色。市場經濟,特色就是優勢啊!”

  截至目前,已經有56家制冷企業聚集在民權,22家整機裝配企業、34家制冷配件企業,內部產業鏈已經形成。就年生產能力來說,具備年產冰箱冰櫃1200萬台、冷藏車1.5萬輛的能力。民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得到省裡批准。

  “到民權后,我們的銷售收入翻了一番。”趙鵬說,“2011年我們銷售收入是4.5個億,2012年是9個億!”

  別小瞧這幾十家工廠,它們是撬動民權縣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支柱。

  “未來幾十年中國最大的發展潛力在城鎮化,城鎮化是發展的巨大引擎,這可以說是上上下下的共識了。”民權縣委書記王仲田說,“問題在於怎樣實現城鎮化?底下的經驗是,沒有產業支撐的城鎮化,搞不成,也搞不久。”

  “我們發展城鎮化,沒有什麼絕招,這些年來,就是按照省裡提出的以產促城、產城融合的理念,集中力量做好招商引資、產業集聚區和項目建設三項重點工作,找出本地優勢,搭建發展平台,培育特色產業,為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創造條件,為城鎮化建設提供產業支撐。”王仲田說。

  各方疑慮

  產業“搖錢樹”會不會枯萎

  正月初六,70余家企業,面向18個鄉鎮的農民,一場大規模的招聘會拉開序幕。據不完全統計,當天參與人數達4000多人,簽訂用工協議1400多份。

  趙鵬告訴記者,公司的用工缺口較少,計劃招收二三百人。“初六我們在招聘會上搞了個展台,初八一上班,你瞧,一個上午已經來了100多人了!”

  然而,情況並非一派樂觀。

  年前參觀工廠時候,來自王橋鎮黃辛庄的焊工李鯤鵬跟記者說出了擔憂。

  “說實話,我有顧慮。一是他們工資開得不比蘇州那邊高,二是到底能穩定不?這些企業會不會再走?即便不走,會開足馬力生產嗎?要是干著干著放假了,那可落不手裡錢了!”

  李鯤鵬說,要再看看。“這不剛起步嘛,發展穩定了我再來。”

  記者隨機走訪了一些鄉鎮的外出打工人員。怕不穩定是他們的共同顧慮。

  記者把這個問題又拋給了企業。趙鵬聽完,哈哈一樂:農民有擔憂,這很正常。市場經濟嘛,沒有穩賺不賠的事。“但是,我對發展有信心,就以河南為例,老百姓家庭使用率還低得很呢!今年的銷售收入,預計還會有三成增長!”

  “將來是樹多成林的問題,不是枯萎的問題。”他說。

  不光農民工有顧慮,開發區工作人員對記者說,也有公司考察之后不來的。民權是制冷基地不假,可國內集中搞制冷的還很多,廣東中山的南頭鎮、安徽滁州,都可以去。投資的軟硬件、大環境,人家也還要再看看。

  “我們還剛剛起步,不能奢求一步登天。”王仲田表示,“按省裡的要求,‘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我們基層黨委、政府的職責就是在優化投資環境、強化科技支撐、提高勞動力素質技能、職工生活保障等方面下功夫,為企業營造低成本、高效率、無干擾的發展環境。其余就交給市場吧。”

  “不管是縣域產業聚集發展,還是城鎮化,都好比一棵庄稼苗。”他說。“黨委和政府該干的就是培好土、澆好水、施好肥,讓它長去吧!”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