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其玨
從昨天下午開始,關於今天凌晨國內成品油將要迎來2013年首次調價的消息就傳得沸沸揚揚。但到傍晚時分又有消息稱調價已經“落空”。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各方統計均顯示三地原油變化率已突破4%,意味著調價“窗口”業已打開,未來幾天隨時可能調價。但有機構也認為,新定價機制同步出台的可能性較低。
成品油調價消息“落空”
據新華社石油價格系統2月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三地(迪拜、布倫特、辛塔)原油2月18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率已突破4%,達到4.27%。而此前,多個社會機構統計的三地率數據早於上周就突破這一“紅線”。
新華社昨天同步發布的評論稱,國內2月19日是調價后第66個工作日,且三地變化率已經滿足4%的調價條件,預計國內汽柴油價格即將上調,調價幅度將在每噸300元左右。
“目前調價‘窗口’已開啟,這也是為什麼昨天坊間會出現調價傳聞的原因。而隨著時間推移,對應的調價幅度或將繼續走高,預計調價將在近期落實。”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晴說。
不過,該機構另一位分析師胡慧春認為,此前業界期待的新成品油定價機制,與本輪調價同步出台的可能性並不大。
“首先,未來兩周國際油價會保持適度震蕩,即便調價落實,重新計算后的三地變化率仍會保持正值並持續上漲。而天氣逐漸轉暖,春耕農忙開啟在即,柴油消費進入旺季,一旦新定價機制出台則國內成品油市場可能很快迎來再次上調,將增加農業用油成本。最后,春節前后食品價格上漲或推高2月份CPI漲幅,通脹形勢也是新機制出台的重要考慮因素。”胡慧春說。
新定價機制或在“兩會”后推出
胡慧春同時也認為,綜合來看,今年的確已迎來相對成熟的新定價機制出台時機。
“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自2009年5月份推出至今已逾三年,在實施過程充分暴露出自身弊端,亟須改革以更適應國內成品油市場。此外,政府近期也多次召開會議,要求加大能源體制改革的力度,而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作為其主要組成部分顯得尤為迫切。” 胡慧春說。
在她看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國際油價整體水平不會出現預期之外的變動,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將在80-110美元/桶區間寬幅震蕩,在此區間推出新定價機制相對合理,“預計到‘兩會’后,春耕結束時,如屆時國際油價處於下行通道,加上需求淡季,則不失為新機制推出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