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市場陷兩難:招工的覓不到人 求職的找不到事 --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勞務市場陷兩難:招工的覓不到人 求職的找不到事 

潘潔

2013年02月21日08:45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相比節后缺工現象嚴重,苦於無人可用的情況以及類似崔雲等人的找工作難的情形在各地也很普遍。據了解,就業難與招工難結構性矛盾困擾著湖南、廣西、山東等多個地區,且有從沿海向內地蔓延的趨勢

  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虫吃,可這句話並不適用於今年的勞務市場。

  “現在,每天來我們這兒應聘的普通工人三三兩兩,但前來登記的企業卻很多,農民工提前走了好多,有的過完年直接待在老家不來了。”2月19日,上海同舟職業介紹所工作人員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看著到手的生意卻沒有“米”下鍋,無奈的不只是職業介紹所的中介們,還有那些眼巴巴看著訂單流失的生產企業主。“過去,我隻要接到了訂單,就不怕沒工人給我做。而現在,企業把訂單接過來,就怕沒有工人,到時完不成訂單,交不了貨,還得賠償。這兩年經濟形勢不好,現在關於人才儲備方面,我必須重視起來,轉變思路。”在該介紹所,上海一家味精生產加工企業的唐老板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訴苦。

  搶吃“虫兒”的現象不僅僅是上海獨有。日前廣州市人社部門發布消息稱,節后廣州用工缺口約為11萬人,預計廣東省缺口峰值或達120萬人。並且用工缺口較大的服裝加工企業年初六就開始在馬路市場招工,但效果不佳。與此同時,溫州等地也出現用工需求旺盛,普通工作崗位缺工嚴重。有專家表示,人才市場求職現處於冷凍期,預計2月下旬開始回暖,3月將迎來招聘求職的首個高峰。

  企業吃閉門羹

  隨著經濟形勢回暖,“用工荒”再現抬頭之勢,部分沿海地區企業已經陷入舊人流失、新人難招的尷尬境地,“用工荒”已成為制約服裝、制造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的瓶頸。

  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春節過后,上海的勞務市場陸續開市。然而,不少企業都面臨招工難問題,就算給空調工、鍋爐工、汽修工開出高達四五千元的薪酬,也很少有人問津。據記者了解,從2月16日至3月18日,上海各區縣每天都有大型招聘會和咨詢會,預計將提供至少3萬余個工作崗位。除去上述集中招聘,上海街頭不少餐飲店、物流企業等也在店門外豎起招工告示,此時大量農民工還未返程。

  記者昨日登錄趕集招聘網、上海第一招聘人才網、智聯招聘等招聘網站時發現,很多企業都挂上急聘的招牌,底薪都在3000元以上,甚至有高達8000元至12000元/月的招聘啟事。有家月薪4000元至8000元雙休的招聘單位人員透露,雖然挂在網上的招聘待遇一再提升,但是應聘的人依然很少。  

  薪資雖然有所上漲,但對求職者來說,卻沒有吸引力。一位“90后”求職者告訴記者,在上海生活成本很高,這些工作單位門檻雖然低,工資也在3000元以上,但是遠遠沒有大公司的待遇豐厚。

  工人“挑”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是招聘企業“難招人”,很多人也面臨“難找活”的狀態。春節假期剛過,很多人從老家趕到上海等大型城市,希望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幾場招聘會下來,結果並不理想。

  來自湖南長沙的崔雲(化名)已經畢業一年,她告訴記者,“過年回來已經去了好幾個應聘單位了,但是依舊無果。去年一畢業就開始找工作,直到現在還是沒有找到滿意的。”

  她告訴記者,一起畢業的同學很多找的都是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只是圖個穩定。不只是崔雲,很多求職人員都表示,找一份工作“很容易”,但要找到滿意的卻很難。

  相比節后缺工現象嚴重,苦於無人可用的情況以及類似崔雲等人的找工作難的情形在各地也很普遍。據了解,就業難與招工難結構性矛盾困擾著湖南、廣西、山東等多個地區,且有從沿海向內地蔓延的趨勢。

  針對這種招工、就業“雙難”現象,有專家直言不諱,企業用人觀和求職者的擇業觀相背離是造成勞動力市場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隨著各地產業轉型升級,企業對員工的專業技術、文化素質等要求相應提高。一些高校專業設置和調整滯后,職業技術培訓難以有效開展,導致企業需求和勞動者之間難以匹配。此外,沿海與內地企業搶工源,實體企業與服務業搶工源,當地留用和外出就業搶工源的“三搶”局面,也使得武漢地區大量人才流失。

  與此同時,求職者的擇業觀給他們求職帶來困難。“既要有好的薪酬福利待遇,又想要好的工作環境,還不喜歡過高的勞動強度。”業界人士表示,現如今新生代農民工多數不願意從事簡單的服務或操作類職業。大學畢業生則面臨重學歷輕技能、重理論輕實踐等與企業及社會就業需求不對口的結構性過剩問題。

  用人觀擇業觀都需改變

  “目前的情況是一方面招工難,一方面就業難,特別是針對一些制造工廠的勞務工,出現了一個比較矛盾的用工現象。”全球第二大人力資源公司任仕達中國區市場總監孫海寧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短工化”是企業主觀造成的,一些企業節前積存了大量訂單,在短時期內吸納大量臨工趕進度,訂單完成就讓人走,而現在的“短工化”由務工者主導,在“用工荒”的環境下他們的選擇反而更多,如果企業仍是急功近利、管理粗放且不尊重勞動者權益,即使產業能級再高,給出的薪酬再好,還是會存在用工荒的問題。

  據上海人力資源客戶經理透露,一家保險公司每年都需要招150名電話銷售,盡管開出的工資比同行業高出兩成,但每年年底能留下的員工不到20%,離職的主要原因與工作強度、發展前景、公司文化、員工關懷、薪酬福利等諸多因素相關。

  一份《任仕達2012/2013工作世界報告》針對中國區的調查指出,2012年,中國企業人力資本投資依然強勁,75%的公司將增加人力資本投資,66%的員工期望加薪幅度超過10%,26%的員工希望工資漲幅能達到5%至10%,7%的員工希望工資上漲比例為4%。其中,針對金融產業的薪酬調研指出,針對人才的需求不斷上升,公司為了保留最好的人才極有可能重新審查薪資狀況。表現最佳的員工預計將會獲得平均10%的薪資增長。對於一些如關系管理等的高需求職位,薪資增長將會超過平均值。大多數公司預計,會通過提供升職和參與新項目的職業發展機會的方式來留住掌握公司業務關鍵技能的員工。

  有專家認為,“解決‘兩難’問題,不能一蹴而就,而應從多方面入手。用人單位應適當降低門檻、改變用人結構,同時盡量改善用工環境、提高勞動報酬以留住人才。求職者則應端正就業觀念、提高勞動技能,尋求最適合自己發展的崗位,而不是挑選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崗位。”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