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 潔
飲料巨頭們頻繁“瘦身”變相漲價的腳步終於停下了。近日,不少飲料企業一反常態紛紛開始“增肥”,且加量不加價。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兩大巨頭旗下多款碳酸飲料由500毫升變成600毫升,但價格並未提升。
近日,筆者走訪了上海部分連鎖超市、百貨商場、便利店等發現,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雪碧、芬達、美年達等碳酸類飲料均“胖”了一圈,在之前的500毫升基礎上加量20%,至600毫升淨含量,有的飲料包裝上還特地注明“送100毫升”、“多加100毫升”等提醒消費者的字眼,但零售價仍保持在2.5元至3元之間,未見上漲。據超市店員介紹,去年12月底超市進貨時,之前500毫升的雪碧、可樂都變成了600毫升,但是進貨價不變,銷售價自然不會上抬。
對於飲料產品的“加量不加價”,可口可樂大中華區公共事務及傳播部總監趙彥紅表示,可口可樂方面經常會針對產品的包裝進行調整,本次小包裝飲料的擴容,是延續了2012年聖誕節時的促銷活動,包裝調整的產品涉及可口可樂旗下的碳酸飲料、美之源果粒系列以及果清新系列飲料。
雖然當下碳酸飲料仍佔據強大市場份額,但被逐步侵蝕已是不爭的事實。相關公開資料顯示,2000年時,碳酸飲料在國內市場份額佔比可達36%,而之后的2006年至2010年,其份額由30.96%下降到22.34%,2012年前三季度繼續下滑至21.9%。而茶飲料、果汁飲料產量在近幾年卻以超出3倍的速度遞增。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公布的2012年飲料行業第一至第三季度運行狀況分析報告,截至2012年9月末,飲用水、碳酸飲料、茶飲料、涼茶、果汁、功能飲料分別佔據了我國飲料業25.7%、21.9%、16.4%、7.2%、22.2%和6.6%的銷量份額。國內飲料行業總體景氣程度下滑,其中一個分化趨勢是,健康型飲料比重上升,而碳酸類飲料份額呈下降趨勢。
“如今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度更高,飲料選擇也傾向於果汁、涼茶、茶飲料等低熱量產品。”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飲料分析師肖堯表示,由於當前含有較高糖分和咖啡因成分的碳酸飲料被認為對健康不利,所以導致市場份額不斷下跌,在此背景下,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加量就是救市之舉,但雙方又默契地規避價格戰。而兩大巨頭選擇在年關時節行動,也能較小減少降價帶來的不利影響。
(來源: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