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還需加快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隨著房地產、基建投資回暖,地方投資沖動加劇,流動性現過度寬鬆跡象,通脹壓力逐漸加大引發市場擔憂。《經濟參考報(微博)》記者獲悉,央行在2月的一份月度政策報告中認為,隨著經濟復蘇力度增強,控制通貨膨脹已經成為首要問題。
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普遍表示,考慮到經濟仍處於正常的復蘇周期,貨幣政策收緊的空間有限,總基調仍將著力“穩健”,但重心已出現從“穩增長”轉向“控通脹”苗頭,短期內還將適度收緊流動性。長期看,央行需加快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和提高金融效率,而非單純依靠數量工具進行調控。
警惕
通脹壓力逐漸加大
業內專家普遍預計,2月CPI將大幅回升,通脹也將進入新一輪上行周期。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認為,受去年春節在1月份的價格基數較高因素影響,今年1月份CPI同比漲幅回落﹔但同樣受春節挪到今年2月份因素影響,2月份CPI同比漲幅將升至3%左右。
伴隨著年初經濟企穩增長,勞動力市場緊張和食品價格上漲的因素持續存在,從今年全年來看,多數機構預測2013年中國C PI上漲幅度的均值為3.5%,下半年壓力較大,可能達到4%左右。
“能源價格攀升也將會是造成通脹壓力的因素之一。”野村証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分析表示“新一輪能源價格改革正在躍躍欲試。20日,發改委和鐵道部將鐵路運輸稅上調了13%,從每噸每千米0.1151元上調至每噸每千米0.1301元,這是2003年以來最大的調整,預示著政府可能會上調其他被人為壓制的價格,例如電價和其他公共能源價格,從而迫使通脹抬頭。”
中國社科院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楊濤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末至今年初,各地都涌現出大規模的投資計劃,年初我們也可以看到社會融資總規模增幅較高,因此,地方投資沖動所帶來潛在通脹壓力也值得重視。
盡管目前的通脹形勢不足以使央行動用貨幣政策工具,但央行在2月6日發布的2012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就把有關“管理通脹預期”的表述變為了“控通脹”,這已顯現出對未來通脹壓力的警惕。
央行表示“下一階段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防風險的關系。與此同時,將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保持合理的市場流動性,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
平安証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石磊認為,“目前通脹的絕對水平還偏低,但勢頭已經起來了,接下來央行肯定將採取動作,首先會控制信貸投放,如果通脹壓力進一步加大,不排除央行會再和銀監會一起,出台一些措施,遏制融資快速增長的勢頭。”
調控
銀行間流動性適度收緊
春節后的一周,央行出手大規模回籠貨幣達9100億元人民幣,此舉被市場理解為監管層對國內資金面開始進行微調,銀行系統和銀行間貨幣市場流動性出現拐點“外匯佔款較高是央行實行大規模回籠資金的主要考慮因素。”光大銀行首席宏觀分析師盛宏清預計,1月新增外匯佔款可能達到6000億元,2月新增外匯佔款則在4000億元附近,因此,央行通過重啟正回購防止流動性過度寬鬆,使M2增速持續高於目標值。
“鑒於增長回升尚需鞏固、企業融資成本有降低需求、物價漲幅尚屬溫和及未來資本流動仍有不確定性,政策在上半年真正收緊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可能再放鬆。”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
對於市場資金面狀況,央行數據顯示,1月份社會融資總額達2.54萬億元,從資金結構來看,未貼現匯票大幅增長5800億元,新增信托、委托貸款及債券融資均維持在2000億元以上,這意味著,延續去年的趨勢,通過非信貸渠道獲取的資金繼續擴大,進而,影子銀行佔比很可能持續提升,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也可能會導致小幅通脹或金融風險。
“如果一直延續社會融資總額、特別是非銀行系統及表外融資規模大幅增長的趨勢,那麼,監管層很可能將加大對物價及房價上漲的擔憂。”瑞銀証券在一份最新報告中指出“央行重啟正回購只是傳遞了監管層對寬鬆資金面適度調節的信號,未來幾周央行會繼續回收流動性,但資金面寬裕的情況仍將延續到一季度末。”
實際上,在金融資源分配上依然失衡的情況下“宏觀政策繼續放鬆會導致金融風險累積,未來有關信托產品相關的問題都會開始出現,預計政府會對信托貸款進行清理、並收緊新發貸款。”張智威進一步分析稱,對於影子銀行的擔憂將會限制社會融資規模在2013年的擴張幅度,預計2013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的增幅將在20%左右。
建議
加快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受政府加快審批項目和房地產投資數據的提振,短期內中國經濟強勁復蘇的主要動力則來自基建和房地產板塊的投資復蘇。由於基建和房地產投資佔到中國整體投資規模的50%,而投資比重又佔到中國GDP的一半,因此,多位經濟學家判斷2013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大概在8%左右,並且將呈現前高后低的局面。
從1月份社會融資總規模的數據可見,中長期貸款需求大幅增加,這一結構變化表明基礎設施投資正在加快,經濟逐步向好,實體經濟信貸需求也在平穩增長。不過,“金融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依然存在,這就導致我國的金融體系並不穩定,大量的流動性集中在銀行系統和銀行間市場,而並未向實體經濟滲透,金融效率依然較低,這就容易引起經濟的泡沫和通脹。”央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鄒平座分析表示。
對於貨幣政策是否會因通脹壓力抬頭而轉向適度收緊,鄒平座認為,基於要保証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量,目前政策緊縮的空間不大,同時,也不會繼續放鬆。“實際上,關鍵問題在於,要改善貨幣結構,增加貨幣的基礎層次,同時,建立多層次的金融市場,讓有需求的小微企業通過多種融資渠道獲得資金,引導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和有效的資源配置中,從而消除通脹壓力。長期來看,央行通過貨幣工具量化調節資金所起到的作用已不太大了,比如通過收緊銀根、提高利率等量化調節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下滑,未來,央行會更多的注重如何優化金融貨幣結構和提高金融效率。”鄒平座進一步分析稱。
同樣,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鄂永健亦認為,央行對利率和准備金率的使用會較為謹慎。在貸款利率已經趨於下行、物價重新上行的復雜局面下,加之出於對中外利差過大加劇資本流入的擔憂,近期基准利率保持穩定的可能性較大,但不排除下半年通脹如果超預期增長,會採取加息等手段靈活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