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線城市建大劇院運營遇尷尬 成本高利用率低--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二三線城市建大劇院運營遇尷尬 成本高利用率低

2013年02月26日09:56    來源:中國廣播網    手機看新聞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無論有錢沒錢都要建豪華的大劇院。這樣的情況不是出現在直轄市或省會城市,而是我國普通的二三線城市。近日,安徽蚌埠、山東煙台等地紛紛計劃斥巨資建設大劇院,投資金額都在5億元以上。除此以外,還有許多中小城市把大劇院也列入城市建設的規劃中。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已建成的大劇院都在閑置。有些使用率還不超過一半,卻得付出每年幾百萬的維修管理費。

  蚌埠原本已有一座蚌埠大劇院,得知要新建一個6億元的歌劇院,安徽蚌埠市民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市民:大劇院去的很少,就看過一兩場,畢竟我們這裡演出太少了,真正建了以后,會不會能來又是個問題。

  現有蚌埠大劇院,作為當地地標性的建筑之一,一直也是蚌埠人的驕傲,大劇院由澳大利亞公司設計,2004年投入使用。

  市民王先生擔心再建一個,蚌埠的演出市場能否可以消化。

  王先生:就比較擔心,建了以后怎麼能夠把文化市場培育好,常年能有演出那才行。否則也是一種浪費。

  記者調查后發現,全國今年計劃籌建頂級大劇院的遠不止蚌埠一家,新疆昌吉大劇院計劃投資7億元,佔地103畝,建筑面積7萬平方米。計劃今年3月上旬開工。哈爾濱大劇院計劃投資10億元,佔地7.9萬平方米,計劃明年可以使用。

  而在山東濟寧,記者調查后發現,濟寧原本也有三家劇院,但現在都是舉步維艱。其中一家已經租賃出去。另外兩家雖然還在經營,但也相當慘淡。濟寧聲遠舞台工作人員劉健告訴記者,現在劇場的主要收入來自場地租賃費,自己舉辦的活動很少,即使這樣,一年中仍然有大約一半的時間閑置。

  工作人員:現在影院利用率並不是多高,我們自己的很少,基本多數都是在那裡等活動,使用率能夠佔一半時間。

  來自雲南省文化廳的調查顯示,目前雲南省座位數在800人以上的大劇院已接近20余家,新建大劇院中,會議功能突出,佔了大劇院使用率的63%以上,有的甚至佔75%以上,大大超過演出。

  一方面是使用率低,另一方面確是開工便沒有回頭箭的高昂維修費。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昆明劇院每年需投入維護管理費500萬,雲南省滇劇院需300萬,玉溪聶耳大劇院需200萬。也就是說越是頂級劇院維修費用越高。

  有劇院、沒演出,還要白搭上高昂的維修費實在是浪費。然而,和一線城市相比,手頭並不寬裕的二三線城市為什麼也如此偏愛立項“大劇院”?在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看來,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向勇:一方面是地方確實經濟發展了,有這個需求。從投資道路投資體育館到現在投資劇場。另一方面還是跟它的城市發展,趁勢的功能拓展,甚至跟周邊的地產開發還是有很大的關聯,就是通過集中性的建公共文化區來把這塊地把它的價格提升,這也是地方很多建大劇院的一個很現實的沖動吧。

  造價不菲的大劇院是不是壓根兒就不該建呢?中國雜技家協會副主席寧根福走訪過全國多個大劇院,他認為,從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和人民的文化需求看,大劇院並不算多,一個城市有一兩個也很正常。關鍵不在建不建大劇院,而是管理水平如何。

  而要實現大劇院的有序發展、良性運營,與作為管理者的政府選擇什麼樣的運營單位有密切關系。

  向勇:現在有些場館實現了所謂的管辦分離,政府成立一個物業的事業單位來管理,同時招標一個運營單位,但招標的這個運營單位由於不是連鎖性的或者有節目資源,就很難把這個地方盤活,所以說就為了增加收入做了當時在建地方劇場它的初衷不相干的一些活動更多的導入,這個時候我們在建設過程中就能找到運營的主體,應該是在演藝界裡面比較成熟的,有連鎖經營能力的單位。

  對於已經建成但虧損嚴重的大劇院,向勇表示,可以考慮改建為小劇院,更容易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

  向勇:所以我個人覺得三線城市應該去做更多的做些重新的改正,規模也不一定那麼大,把一些舊的空間,甚至一些傳統的劇院進行改造,這樣投入比較少,最主要是能夠摸清當地老百姓的需求,因為我們知道大劇院演出可能跟廣場演出跟一些基礎的娛樂消費肯定有區別,它相對來說比較高端和小數目。

  在群眾百姓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的今天,如何讓各地大劇院擔負起時代賦予的文化發展重任,值得我們思考。

  向勇:現在無論是中央政府提出文化強國,還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人們在物資需要滿足的情況下開始需要文化需求,像大劇院、博物館等等的建設,總體上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具體建設的時候,我們也考慮到自己所在政府的財政能力,更重要就是在建設完這個劇場以后,要充分考慮到它的運營使用,真正把大的劇場能夠發揮好、利用好,成為當地老百姓欣賞的文化客廳。

(責任編輯:聶叢笑、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