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40萬億,10年后中國必大變樣
據外電報道,中國城鎮化將在未來10年新增4億城鎮人口,這一過程的資金投入將達40萬億元人民幣。消息援引中方人士的話稱,政府將通過擴大債券市場來支持城鎮化建設。這將客觀上推動中國國內資本市場的進一步自由化,帶動全面改革。
40萬億人民幣分到10年,是每年4萬億。這個數字蘊含的能量有多大呢,想想幾年前中國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的4萬億大投資都帶來了什麼,我們就有概念了。那4萬億對遏制當時的經濟衰退功不可沒,但也帶來一些后遺症,如通貨膨脹等,中國房價猛增也被一些人指為4萬億救市所致。
40萬億連續10年涌上來又會是什麼呢?如果這一報道大體屬實,首先這肯定是未來10年全球最雄心勃勃的國家投資計劃。它一定會帶來中國經濟的持續繁榮,確保中國經濟的快車不慢下來,並為改善中國人的生活面貌做出歷史性貢獻。此外它必將把中國市場的容量再實質性地往上推一個台階,這毫無疑問同時是世界經濟的福音。
但這40萬億的投資激流會沖出中國更成熟的資本市場和產業結構,還是會把老問題進一步放大,把它們一一沖到新時代的閘門前,形成長遠堵塞呢?這可不是說一說,或者編個計劃書就能決定得了的。這既是中國經濟未來10年的挑戰,也是這個國家為21世紀構圖的關鍵手筆。
中國城鎮化是由政府主導的,各地政府對“建城市”的積極性很高,既有實踐也很豐富。中國很多城市裡都有市委書記的印記,甚至有幾任市委書記印記的重疊。歷史整體上會肯定這些變化的發生和神速,但也會對它們的細節評頭品足。
政府對城鎮化的主導質量面臨新的升級。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市場機制應當扮演更強勢的角色,成為政府主導城鎮化進程中無處不在的內核性元素。政府主導應是方向和政策的主導,形成對事情的驅動力量。具體的城鎮化建設越多由市場去做,新生城鎮就越自然,越有活力,越能脫開政府的后續支持自我生存、發展。
除了投融資渠道應更加市場化,也應更加公平,這40萬億花出去的過程應催生一大批中小企業,幫助一些已有基礎的民營企業成長為經濟巨人。政府主導的投資如果總是讓國企優先獲利,這將加劇經濟環境的不公平,不僅民企的發展受限,國企也會因拿項目太容易而變懶變笨,損失競爭力。
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各地政府也免不了對新城鎮基礎設施的直接財政投入,以及為一些軟建設花錢。在全世界,政府花錢的效率通常不如企業,從中國這些年揪出的大量貪官來看,中國各地政府花錢的效率也不敢讓人恭維。未來10年的城鎮化能否少出現貪腐案,這是中國社會最令人揪心的懸念之一。
無論財政投入,還是企業投入,甚至個人投資,怎麼花這40萬億,構成對中國全社會投資效率的重大考驗。人們常說,掙錢難,但“花錢更難”。亂花錢當然容易,但花好錢,帶來預期甚至超預期的收益,未來10年的確要看中國人的本事了。
實事求是,別為了投資而投資,尤其別為了政績、面子甚至莫名其妙的原因而做城鎮化的具體項目投資,這應是中國市場經濟已經運行這麼多年后的警世箴言。
花好這40萬億,我們就會在10年后又大體有了一個“新”中國。這10年的建設者將為中華民族復興,也為打造中國人全新的生活立下卓越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