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派記者 邢振宇 王光營 3月1日發自北京
19人中10人干過外交
我國的兩會新聞發言人制度始於何年?1983年6月4日,第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首次舉行新聞發布會,曾濤和孫起孟分別以人大、政協新聞發言人的身份登場,介紹中國兩會的基本情況。
從1983年至今,全國兩會共有19位新聞發言人,通過他們的履歷可以看出,這些新聞發言人大都有過在外交和媒體的工作經驗。在外交部擔任司長以上職務或者駐外大使的有曾濤、姚廣、周覺、姜恩柱、李肇星、李鹿野、田曾佩、齊懷遠、吳建民、呂新華10人,其中曾濤、姜恩柱都曾在新華社任職,曾濤擔任過新華社社長,姜恩柱擔任過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
而無外交工作經歷的另外9人中,則大都有過在媒體或者宣傳部門工作的經歷。比如新華社原副社長曾建徽,中國青年報原總編輯、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孫軼青,人民日報社原社長錢李仁,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趙啟正等。
從兩會新聞發言人的簡要經歷中可以看出,他們不僅熟悉人大、政協工作,而且熟悉新聞宣傳工作,有的還是從事過外宣工作的領導和專家,對新聞發布工作具有比較豐富的經驗。
人選越來越年輕化國際化
“兩會新聞發言人是總信息官,是國家重要信息的發布窗口。”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國際新聞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劉笑盈教授表示,兩會發言人的選拔和任命,一般要考慮其威望、資歷、經歷和熟悉的領域來確定。新聞發言人不僅要原則性強,對大政方針有很強的把握能力,還要業務熟練、表達能力強,有優秀的工作資歷。“兩會新聞發言人除回答記者提問外,還要組織媒體採訪和信息發布,必須有溝通和組織才能。因此,擔任兩會新聞發言人不僅要熟悉中國的內政和外交,還要對新聞的運作流程非常了解。”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馮煒認為,從前幾任和新任命的兩會發言人的履歷可以看出,他們都有人文精神,喜歡從大眾的視角而不是居高臨下看問題。對熱點問題用數字說話,不僅有科學精神,心中還緊繃“法律”這根弦,有較強的感召力。
“兩會新聞發言人具有年輕化的趨勢,而且能從全球的視野來分析問題。”劉笑盈表示,從本屆兩會來看,新聞發言人年輕化的趨勢比較明顯,這也符合當前的總體要求。
傅瑩或任人大新聞發言人
據媒體報道,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也將更換新聞發言人。有信息顯示,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有望擔任此職。
現年60歲的傅瑩(蒙古族),是新中國首位少數民族女副外長,也是繼1974年王海容之后中國第二位女性副外長。如果傅瑩當選,將成為全國人大會議第一位女發言人。優雅得體的著裝,銀色的卷發,溫文爾雅的談吐……在媒體眼中,傅瑩說話時喜歡打比喻、講事實,娓娓而談,沒有官腔。
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傅瑩,大學畢業后就在外交部工作,40余載一直從事外交工作,從使館隨員、翻譯一直到駐外大使、外交部副部長,有著豐富的與媒體打交道的經驗,在捍衛中國主權和國家利益時表現出了女性少有的強硬,給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1年8月23日,中國外交部網站刊登外交部副部長傅瑩接受德國《明鏡》周刊的專訪,有香港媒體稱,在採訪過程中,她以強硬態度回應有關航母、南海、人權、西藏等敏感問題,並多次提到西方很“自負”,稱他們根本沒有擔心中國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