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中的農民工代表群體格外引人注目。據了解,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農民工代表相比上一屆增加了10倍左右。他們的身后站著2.6億農民工兄弟姐妹,他們的身上也承載著2.6億人的期待。
農民工代表數量大幅增加是全國人大首次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的結果,是我國民主政治發展的一個進步。從農村涌入城市的農民工,遍布全國各個行業和角落,為城市建設和繁榮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吃苦耐勞,渴望改變命運。他們的夢想,是“中國夢”宏大樂章中的一個個音符﹔他們的願望,是小康社會錦繡圖景中的一筆筆墨彩。但是,大多數農民工眼下還很難享受到城市發展的成果,權利也尚未得到有效保障。農民工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后出現並且日益龐大的群體,需要得到更多的話語權,得到更多的關注,反映更多的訴求。農民工代表人數大大增加,彰顯了對農民工群體的尊重和重視,也彰顯了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信心和決心。
從“首都文明之星”、“北京青年榜樣”朱良玉,“最美洗腳妹”劉麗到湖北的“信義兄弟”孫東林,這些農民工代表都是普通的“草根”,出生在農村,因貧窮而輟學,隨中國改革開放的洪流背起行囊涌入陌生的城市。他們憑一股子干勁,從最不起眼的活干起,通過努力做出突出成績。他們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和信賴,也因此被推選出來,獲得了神聖的議政權力。
十一屆人大的3名農民工代表較好地履行了職責。經過幾年“摸索”,農民工代表已不再拘謹,對議題的選擇都是急農民工之所急、想農民工之所想。從全國戶籍制度改革、農民工申請公租房到農民工權益的保護等等,一系列與農民工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在政策中得以體現。農民工代表數量的增加,必將讓農民工群體的訴求得到更好表達和解決,也使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更好地維護。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