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生:房價調控真的來了--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華生:房價調控真的來了

盧曉平

2013年03月05日08:12    來源:中國証券網-上海証券報    手機看新聞

  從2003年的“18號文”算起,10年裡,國務院先后9次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房地產市場調控。但房價仍是一路走高。對此,2013年全國兩會上証演播室邀請經濟學家華生答疑解惑。他認為,房地產調控,不是想不想調的事,而是來不來真的事。

  房價高企根子在土地財政

  主持人:最新出爐的“國五條”細則,再次把房地產推到風口浪尖上。您如何看?

  華生:房地產調控大的趨勢肯定是從原有的行政性限購,轉換為用經濟手段調節,即主要用財政、稅收、金融手段調節房地產市場。目前一線城市房價又開始上升,我認為,不是能不能調下來,而是想不想調,是否想真調。

  房地產價格高企不下的根子問題是現在的土地財政制度,使得地方政府不想也不願意調。一旦房價下跌地價就會跌,地價跌了地方財政收入就減少。加上目前地方財政已經很困難,房價下跌帶來的地價下跌對他們的壓力很大。因此,他們不意願想調節。再加上一些既得利益集團,如開發商等也不願意調。這就是這些年來樓市調控成效不大的主要原因。

  其實,房地產調控的經濟手段很多,就看是否真的想調了。

  主持人: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不是難以替代?

  華生:這是一個誤區。我很早以前就說過,我國支柱產業應該是基礎設施建設,是建筑業,這是各國在整個城市化進程中的支柱產業。因為建筑業需要消耗鋼材、水泥等,建筑業會拉動幾十個相關產業,並不是賣房倒地。在土地和房子上面倒來倒去,並不能拉動經濟增長,也不是經濟的支柱產業。所以,現在最大的誤區就是把城鎮化階段支柱產業,由建筑業變成房地產業,大家都去炒地炒房子賺錢,那怎麼能行!

  我國城鎮化將迎高速發展期

  主持人:新型城鎮化的潛力到底有多大?

  華生:新型城鎮化主要是人的城市化,人要住下來就需要有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安居工程建設等。目前中國城市戶籍人口佔比才35%,按照國際成熟經驗,要發展到佔比70%——75%以上時,城市化和經濟發展的主升階段才結束。

  我國周邊的國家,如日本、韓國等,差不多都是用了三四十年的時間,使得城市人口佔比從20%、30%上升到80%。也就是說,我國今后二十多年還處於城鎮化的高速發展期。

  主持人:人的城鎮化進程中,主要特征是什麼?

  華生:過去的城鎮化主要是圈地,靠土地升值來賺錢,地方政府、開發商都是其中受益者,甚至包括城中村農民,以及囤房子的人,靠土地、房子升值賺錢。

  但人的城鎮化恰好相反,不是靠土地發財,而是需要花錢。無論是外地就業人口,還是農民工和他們的家屬,要能在就業城市安居下來,就需要花錢。所以,人的城鎮化比原來的土地城鎮化要困難得多,但這也是我國最大的可持續發展的內需所在,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

  樓市調控政策面臨調整

  主持人:對於土地制度改革,切入口是什麼?

  華生:土地制度改革切入口是梳理一下跟土地相關的受益人,是否該拿到這些利益。包括地方政府、城中村農民、房地產開發商、囤房者等。

  全國人民城鎮化都集中到這兒來的收益,為什麼全歸到你頭上來了,顯然不公平。你們都成了千萬富翁、億萬富翁,連個稅收調節都沒有,這說得過去嗎?

  主持人:盡管三四線城市出現所謂“鬼城”現象,但一線大城市房價需求量仍很大,如何調整?

  華生:從趨勢來看,房價在城鎮化過程中大規模回落,可能性確實不大,但是像現在一、二線城市的高房價,連城裡人都住不起,農民工又能怎麼住?外地就業人口又能怎麼住?從這個意義上看,大量的滿足自住需求的普通住宅價格,如果不下來的話,那麼,人的城鎮化實現可能性就很小。

  “國五條”細則確實是重申和細化了過去很多政策。如果我們要走一條新型城鎮化道路,意味著整個房地產政策肯定要做重大調整。

  下一屆政府3月中旬就產生了,我認為下一屆政府會與時俱進,銳意創新,在房地產調控政策方面應考慮做些改革。盧曉平

(責任編輯:薛白、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