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6日訊 (記者雷漢發) 記者參加“兩會”採訪,首先需要到秘書處領取一份名單,好從中尋找採訪對象。而記者在不斷翻看這份名單中發現了一個奧秘:這就是“兩會”代表的構成與國家的產業導向有著密不可分關聯關系。在“兩會”代表構成中,企業家代表一直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不管在什麼地方,企業實體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特別是大型骨干企業,一般都是本區域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的重要支撐,而地方選舉“兩會”代表,大都會在對當地經濟貢獻最大,需要優先發展產業中的企業家中產生。就拿河北省來說,河北是能源原材料大省,鋼鐵、能源、建材、建筑是支柱產業,以往從企業界選舉產生“兩會”代表,往往也集中在這些行業。比如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該省僅鋼鐵產業一項,就有七、八名企業主管是全國“兩會”代表。而十二屆全國人大選舉產生的代表,這個行業就少了三分之二,這與這個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兼並重組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
而與之相反,作為朝陽產業的生物醫藥行業的代表則明顯取代了鋼鐵行業代表的領先地位,不僅石藥、華藥、神威等企業董事長的代表資格得以保留外,還新增了恆利、頸復康、摩羅丹、以嶺的企業家為新一屆“兩會”代表。
除了以上兩行業的反差外,河北在裝備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加工等方面的“兩會”代表也明顯增多,其中裝備制造新增了石家庄東旭、唐山軌道客車、中船風帆、保定巨力、邢台金后盾等5家企業董事長為全國人大代表,農業產業化加工行業則新增了匯福糧油、邯鄲晨光、邢台今麥郎等3家企業的董事長為全國人大代表。由此可見,“兩會”代表的構成,同樣也是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晴雨表”。
更多報道請見中國經濟網“尋求推進改革開放的最大公約數——2013兩會專題”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