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同時也是一位資深金融專家與金融改革實踐者,農業銀行黨委副書記車迎新是如何認識黨中央提出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金融業應當怎樣助推“中國夢”、“強國夢”實現?今年“兩會”提出要“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金融業應當如何繼續提升“三農”金融服務能力與水平?就以上問題,剛剛從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歸來的車迎新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記者:2012年11月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上任以來,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您認為金融業未來應當如何轉型發展,服務好實現“中國夢”、“強國夢”?
車迎新: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描繪了“中國夢”的宏偉藍圖,向全黨全國人民作出了“實干興邦”的政治承諾,極大地增強了全黨和全國人民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和力量。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業應該在實現“強國夢”中發揮重要作用。農行作為一家國有控股大型上市銀行,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結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重點工作,加快轉型發展步伐,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為建設富強中國、美麗中國、和諧中國貢獻力量,把金融服務正能量融入“中國夢”、“強國夢”。
實現轉型發展、服務“中國夢”,要服務於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需要。要加強信貸政策與國家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調整優化信貸資源配置的行業結構,創新信貸服務模式,落實國家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發展壯大服務業,發展海洋經濟的戰略導向。
實現轉型發展、服務“中國夢”,要著眼於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和高質量生活的期待。要大力發展消費金融和財富管理,全面提高對民生領域的金融服務水平,大力推進綠色環保領域的金融服務創新,積極發展“低碳金融”、“綠色金融”,大力支持“美麗中國”的建設。
實現轉型發展、服務“中國夢”,要適應金融體制改革深化帶來的銀行業經營環境的深刻變化,努力實現內涵式的持續發展,進一步建立健全既符合現代市場經濟一般規律,又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有控股大型銀行現代公司治理體系。
實現轉型發展、服務“中國夢”,要以黨的建設為根本保障。農行將按照黨的十八大的要求,全面提升大型銀行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記者:十八大報告及今年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到要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作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下一步農行將如何落實金融體制改革?
車迎新:過去十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金融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順利完成,增強了金融業的整體實力和風險抵御能力,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大幅提升,為抗御國際金融危機、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實踐証明,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的。下一步,要著眼於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就農行而言,落實金融體制改革,首先要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既符合現代市場經濟一般規律、又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有控股大銀行現代公司治理體系。農行將以股東價值最大化為根本指針,強化資本約束、風險約束、財務約束和市場約束,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管理方式。
其次要積極支持和參與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農行將根據市場供求關系和價格信號優化資源配置,增強風險定價能力,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順應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勢,著眼於滿足客戶國際業務需求和配合國家資源能源戰略的實施,積極穩妥拓展國際業務。
第三要發揮好農行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利用資金網絡和專業優勢,加強對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引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記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繼續加大“三農”投入,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唯一一家“面向三農”的大型銀行,農行2013年實現縣域金融業務新發展上有何計劃,將採取哪些有效措施?
車迎新:2013年,農行將繼續加大“三農”業務投入和創新力度,提升“三農”金融服務水平和能力。
在加大“三農”業務投入方面,將持續增加對“三農”領域的信貸投放。按照增速高於全行3個百分點的標准安排“三農”和縣域貸款規模,滿足不斷增長的縣域金融市場需求。確保2013年涉農貸款增速高於全行、增量高於2012年。同時單獨配置“三農”經濟資本。強化固定資產和費用等資源向縣域傾斜配置,對三農金融部實行傾斜性的工資配置政策,加大縣域人力資源傾斜補充力度,強化縣域支行班子建設和員工培訓,進一步完善“三農”業務考評體系,加大考評結果與資源配置挂鉤力度。
在開展“三農”業務創新方面,要繼續創新“三農”金融產品。圍繞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等重點領域,打造一批“三農”拳頭產品。針對農村地區實際,創新抵押擔保方式,研究制定全行性林權抵押擔保等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和優化“三農”信貸業務流程,逐步推廣“平行作業”模式。逐步推廣農戶貸款集中化、專業化經營管理模式,進一步降低服務“三農”的風險和成本。同時繼續探索服務“三農”新模式。
記者:受“三農”本身的弱質性和相關體制機制等方面因素影響,我國農村金融的整體發展水平仍相對滯后,您認為,應當制定怎樣的配套政策來引導、促進金融機構加大涉農投入?
車迎新:面對當前城鄉一體化背景下“三農”發展新形勢,我認為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對涉農金融機構的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應在信貸規模上對涉農金融機構予以傾斜。隨著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強,現代農業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和新農村建設、農民擴大生產經營和進行消費升級等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對信貸資金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對涉農金融機構“三農”信貸規模傾斜力度。
同時,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對涉農金融機構的財政扶持和補貼力度。如按照普惠制和“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對凡是達到一定支農要求的金融機構,在所得稅和營業稅、呆壞賬核銷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增量獎勵政策等。
此外,建議相關部門在制定監管標准時,充分考慮各金融機構的歷史因素和服務“三農”的客觀要求,在資本充足率、存貸比、資本回報率、不良貸款率等方面,對涉農金融機構實行差別化的監管要求。
建議相關部門根據當前和今后“三農”發展的新形勢、新趨勢,尤其是國家城鎮化發展的大形勢、大趨勢和大戰略,適時研究調整涉農貸款統計口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