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革勝: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擴大到3萬億元非常必要--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專訪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於革勝

於革勝: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擴大到3萬億元非常必要

2013年03月26日08:13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手機看新聞

點擊瀏覽下一頁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於革勝(記者 肖翊攝)

中國是否已做好迎接老齡化社會高峰期的准備?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於革勝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表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明顯加快,未來繳費人口減少,我國養老金支出會剛性增長,中長期養老金支付的壓力會越來越大,這可能成為我國近20年內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必須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及早謀劃這個問題。”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黨組書記戴相龍曾透露,截至2011年底,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為2.5萬億元,但其中空賬金額高達2.2萬億元,個人賬戶實際資金隻有2703億元。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下稱“全國社保基金”或“社保基金”)與全國社會保險資金不同,前者資金來源於中央財政收入,主要用於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養老支出的補充和調劑﹔后者來源於企業繳費、職工繳費和政府補貼,主要用於當前支付。

養老金總體沒有缺口,

空賬是因個人賬戶沒有完全做實

《中國經濟周刊》:近年來,社會對養老金缺口問題特別關注,有人理解為,未來某個時候,我國可能沒錢來支付退休人員養老金,是這樣嗎?

於革勝:我國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2.2萬億元,但是各省份的養老保險累計結存還有1.9萬億元的結余。當前我們的收入和支出相抵,總體上沒有缺口。也就是說,年度收費的部分加上財政補貼,再加上利息,減去同期支出,全國算總賬還有節余。

但養老金的支付壓力肯定會越來越大。未來,中國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的養老金缺口究竟有多大?研究機構、專家學者都在測算,口徑不一,數據五花八門。但今后缺口肯定存在,並將越來越大。未來10年,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國家財政收入增速也會放慢,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可能會更多。

《中國經濟周刊》:職工和企業繳納的養老金進入了個人賬戶,為什麼這些賬戶會出現空賬?

於革勝:上世紀90年代,我國建立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半積累制模式。採取這種制度以后,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個人賬戶沒有完全做實。因為,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執行之前,很多人已經退休,他們沒有繳費。這些人退下來之后,他們的養老金就轉由社會保險資金來支付。

國家對這項改革應該承擔成本,由國家財政拿錢填補之前退休人員的養老費用,但國家沒有拿出這筆錢,最后隻能佔用現在繳納的社保費用,包括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的資金。統籌賬戶資金不夠,就用個人賬戶的資金來支付了,從而產生個人賬戶的空賬。

如何做實個人賬戶

《中國經濟周刊》:空賬理應由國家財政來填補,這筆舊賬應該怎麼算?

於革勝: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逐步做實個人賬戶”,否則,在老齡化高峰期,國家財政無法一下拿出那麼多資金用於養老。現在國際上一種養老金管理模式是積累制,職工工作期間積累,退休后使用﹔還有一種是現收現付,工作人口供養退休人口。

我國是繼續採取統籌賬戶加個人賬戶部分積累的辦法,還是改為現收現付?一種觀點是,個人賬戶不用做實,可以先以一個“名義賬戶”(有賬戶金額顯示,但沒有實際資金)記下來,然后採取統收加統支的辦法向前推進。另一種看法是,按照十八大要求和現行制度逐步做實。現在做實就是現在國家財政拿錢﹔現在不做實,就是以后國家財政拿錢,把現在的財政壓力變成以后的壓力。

《中國經濟周刊》:如果國家現在拿出2.2萬億資金做實個人賬戶,財政上是否有壓力?

於革勝:一下拿出2萬多億來彌補這個缺口還是有壓力的。也有人提出用統籌賬戶的節余部分來彌補個人賬戶缺口,那樣的話,當前用於支付養老金的國家財政補貼就要大量增加。

《中國經濟周刊》:有人說,提高國企上繳利潤的比例來填補空賬,這種做法可行嗎?

於革勝:從目前看,統籌賬戶加個人賬戶,再加上財政補貼,當期收入和當期支出是沒有缺口的,不宜採取這種辦法。今后,隨著人口老齡化增速的加快,是否需要採取這樣的辦法,可以進一步研究。

央企上繳利潤納入社保基金,

目前數額很小,去年為20億元

《中國經濟周刊》:當前,我國國企、央企上繳利潤全部納入社保基金嗎?

於革勝: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目前的來源主要有四部分。一是中央財政預算撥款﹔二是中央財政撥入彩票公益金﹔三是國有股減持或轉持劃入資金或股權資產、經國務院批准的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四是社保基金投資收益。

中央企業稅后上繳國家財政的部分利潤,也是我們近年來的資金來源之一,但數額很小。去年,中央財政首次安排了20億元進入全國社保基金。

《中國經濟周刊》:社保基金的擴充是否可以解除人們對養老金支付能力不足的擔憂?

於革勝:全國社保基金主要用來解決未來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的養老金等社會保障支付問題。但是,我國現有的9000億元社保基金規模遠遠不夠。一方面,我們要加強資金管理,做好投資,在資金安全的前提下,使它進一步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也要爭取通過國家政策扶持,把基金做大做強,為應對老齡化高峰時期的挑戰做好必要的准備。

當前,我國社保基金規模與養老需求相比微不足道。在發達國家,如澳大利亞人口隻有2300多萬,但積累的養老基金規模已超過1萬億澳元,相當於6萬億~7萬億元人民幣。我國有13億人口,國家社保基金儲備規模僅有9000億元,相比之下差距很大。

《中國經濟周刊》:下一步怎樣做大全國社保基金,讓中國人養老無后顧之憂?

於革勝:今年全國兩會上,一些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幾條擴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建議。第一,可考慮將中央企業(包括金融企業)超過51%的股份逐步劃轉到社保基金,這樣既不影響它們的控股地位,又增加了全國養老戰略儲備資金的積累,同時也有利於央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第二,建立中央預算撥款補充全國社保基金的長效機制,具體做法可考慮“基數遞增加超收分成”的方式。“基數遞增”即保持每年財政撥付給全國社保基金的金額與中央財政收入同步增長﹔“超收分成”即年末再按照當年中央財政收入超收部分的一定比例增加撥款。

第三,央企上繳中央財政利潤按30%的比例劃入全國社保基金。國際上,有些國家在這方面做得更徹底,如挪威就把石油產業的全部收入作為養老金儲備。

《中國經濟周刊》:我們的社保基金要做多大規模才能滿足13億中國人養老的需要?

於革勝:當然,社保基金的規模越大越好,但是也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情況。從實際出發,到2020年,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規模擴大到3萬億元以上是非常必要的。其中,通過常規財政性撥款和投資增值要達到2萬億元,通過擴大籌資渠道還需要增加約1萬億元。記者李鳳桃 白朝陽

(責任編輯:聶叢笑、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