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專家:十年人均收入翻一番 既不難也不易--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社科院專家:十年人均收入翻一番 既不難也不易

2013年03月26日12:50    來源:深圳特區報    手機看新聞

社科院專家:十年人均收入翻一番既不難也不易

  張卓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十年人均收入翻一番 既不難也不易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卓元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兩個新指標中的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輿論認為這是十八大報告的一大亮點。 那麼,這個計劃能否如期實現、怎麼實現?就百姓關心的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卓元。

  “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兩個新指標, 指導性、方向性更加鮮明,尤其是將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標寫入黨代會報告,分量更重,彰顯出今后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 張卓元向記者表示,要實現這個指標,既不難,也不易。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誠如李克強總理所言,“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

  如果這一計劃能夠實現,將形成5-6億的中等收入人群

  深圳特區報: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兩個新指標,您曾經參與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報告的起草工作,請您談談這兩個“翻一番”的新指標、特別是“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個新指標的提出意味著什麼?

  張卓元: 十六大提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時,具體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對城鄉居民收入目標是“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十七大提出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城鄉居民收入目標則是“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佔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十八大對收入分配則首次提出了具體量化指標,即“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那麼,最引人注目的“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提出是有其來歷的。從2000年到2010年,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特別是十六大以來,年均經濟增速超過10%,到2010年時,GDP就比2000年增長了1.7倍,人均GDP也增長1.5倍。按這樣的發展態勢,十七大提出的“2020年的人均GDP要比2000年翻兩番”的小康社會目標,輕而易舉就可以實現了!

  於是,經過充分調研、論証,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這個新指標。考慮到人口增長因素,要實現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對經濟發展要求會更高一些,特別是要完善國民收入的分配結構。

  從定性的目標到定量目標,由宏大的經濟發展目標到具體的民生指標,這無疑是個進步。既是執政黨執政理念的展示,更是對人民的庄重承諾。如果這一計劃能夠實現,將形成5-6億的中等收入人群,這不僅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增長最堅實的基礎,而且也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深圳特區報:從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看,世界上哪些國家曾經實施過“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它對於這些國家走向富裕強盛起了哪些積極作用?

  張卓元:從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看,努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保持經濟增長與收入增長同步協調地發展,是強國富民的有效舉措。

  例如,上世紀60年代初的日本,面臨著與我們當前同樣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挑戰。日本政府為推動經濟發展,提高社會購買力,採納了經濟學家的建議,實施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計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到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標,國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多。到1968年,日本躍升為僅次於美國的第2大經濟強國。到1973年,國民收入增加了2倍。日本也因收入倍增計劃而在國內誕生了一個強大且穩定的中產階級消費群體,成為支持日本經濟繼續發展的動力。

  雖然美國政府沒有正式提出過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但美國的許多公司的做法也同該計劃有異曲同工之妙。例如,1914年,福特汽車公司決定將工人的工資從每天2.5美元大幅提高到5美元,這樣的工資比當時制造業的平均小時工資高出了一倍。福特公司的高工資戰略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就在實施新工資政策的當年,公司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51%。

  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既不難,也不易

  深圳特區報:您認為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能否實現?怎樣實現?

  張卓元:“十年翻一番”,意味著每年城鄉居民收入的實際增長速度需要達到7.2%。要實現這個指標,既不難,也不易。

  說不難,從指標看,我們完全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目標設定是合理的。因為按可比價格計算,過去10年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分別為9.5%和7.4%,過去30年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均為7.4%。如果繼續保持過去30年的平均速度,城鄉居民收入翻一番,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因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潛力都還很大,這也充分考慮了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增長和老百姓生活改善的新格局。我國人均收入起點比較低,增收潛力很大,特別是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著力調整收入分配關系我國現在更有條件實現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的預期指標。

  說不易,是因為過去低水平下收入的快速增長相對容易,在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后,再保持同樣的速度,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要實現收入倍增的目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十分艱巨。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並取得重大突破。

  不失時機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深圳特區報:您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應該主要從哪些方面著手?

  張卓元:實施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必須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找好以下著力點。

  一是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我國要轉變經濟增長和發展方式,主要靠深化改革。 當務之急,是要改革干部考核體制和財稅金融體制,建設服務型政府,理順資源產品價格,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點是如何縮小收入差距:加大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力度,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適當限制高收入群體收入的增長,使“基尼系數”逐步降下來,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佔多數的“橄欖形”分配格局。

  當前,深化改革會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撓和反抗,困難重重。所以,李克強總理日前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但是,再深的水我們也得蹚,因為別無選擇,它關乎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

  二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我們一定要努力實現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這是實現經濟轉型的實質所在。與此同時,要使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使人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伸張公平正義。要認識到,隻有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們才能爭取到2020年前后實現從中等收入國家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三是財政支出應更多地用於惠民生。要逐步使我國財政從經濟建設型財政向公共服務型財政轉變,大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大力提高財政支出中用於改善民生的部分。 同時要注意,在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時,要向低收入群體傾斜,讓他們得到的實惠多一些,以利於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結構,努力扭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

  四是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 城鎮化的意義在於能夠提高農村遷移者的收入水平,進而增強他們的消費能力。要加快城鎮化的進程,必須盡快破除傳統的戶籍制度,減少流動人口的流動成本,同時城市內部體制的變化必須盡快主動適應人口流動的現實,無論是在地區的公共財政使用上,還是在城市規劃與公共設施建設上,都應充分考慮流動人口的需求,真正發揮服務型政府的積極作用和功能。

  五是盡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的功能不僅在於能使勞動者免除后顧之憂,從而產生更高的勞動生產率,還在於能減輕他們的負擔,提高他們的實際消費能力,這客觀上也是增加了勞動者實際收入的“含金量”。此外,社會保障制度還是再分配領域中調節貧富差距的關鍵因素之一,必須加強對弱勢群體的傾斜,縮小他們在社會保障方面的差距。  深圳特區報駐京記者 庄宇輝 何凡

(責任編輯:聶叢笑、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