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旅游旺季的到來,近期國內一些景區門票再次漲價。一方面,市民感嘆景區越來越“玩不起”﹔另一方面,剛公布的多家旅游景區上市公司年報顯示,其景區主營業務利潤率超過70%。業內人士表示,光靠單一的“門票模式”不是未來旅游業的發展方向。
門票提價賺錢不分紅
對於最近幾次門票提價,一般歸因於建設投入增加,新增游覽面積,與同類型景區門票相比價格偏低。對於運輸工具,例如索道、環保車、觀光車提價,則歸因於自有資金投建,且為自選消費,提價更顯得理直氣壯。
但一些旅游上市公司無視景區作為公共資源的特點,也沒有向股東派發與利潤增長相應的紅利。如桂林旅游分紅一年更比一年少,去年已經是少得可憐,每10股分紅1元,今年是每10股分紅0.5元,上市以來派現金額不到募資金額的3成,遠遠低於平均水平。
張家界坐擁稀缺旅游資源帶來的高利潤率,但自1996年上市以來,17年派現金額僅500萬元,一年不到30萬元﹔西藏旅游更是自1996年上市以來從未進行過現金分紅,被股民稱為“一毛不拔”。
門票經濟支撐業績
“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可持續性,如果單純為了追求利潤而將公眾資源過度出讓,這不僅將影響到普通游客的利益,也將扭曲資本市場的配置作用。”清華大學新產業與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凱昭研究員說。
中銀國際分析師馮雪此前表示,雖然國內旅游業一直在提倡擺脫“門票經濟”,打造旅游產業鏈,但客觀地講,目前國內一線景區大多還是依靠門票、索道收入在支撐其業績。
有專家建議,地方政府作為景區所在地利益的代表,要適當跨越門票經濟的低級發展階段,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優化游客情景體驗,深入帶動發展旅游要素和關聯產業,把旅游產業鏈做長,把旅游產業做大,從旅游經濟中獲取更大的整體效益,把通過景區門票及其漲價帶來的收益貢獻下降到比較次要的位置,緩解景區門票漲價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