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汽車品牌為何在中國集體淪陷--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外資汽車品牌為何在中國集體淪陷

2013年04月09日08:23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手機看新聞

  中國汽車消費者對於外資品牌的崇拜,慣壞了許多高高在上的洋大人們。他們口頭上高唱社會責任與社會公益,實際上卻在某種程度上將對汽車消費者的責任忽略不計。

  張志勇

  就在大眾汽車在中央電視台曝光的壓力下宣布召回之后,更多的外資品牌被卷入“假冒偽劣”的丑聞。

  德系三家豪車品牌:寶馬、奧迪、奔馳,因為被曝光使用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威脅的瀝青,而成為國家質檢總局調查的對象。韓國的現代品牌,因為在中國使用已被其在世界其他市場棄用、更加不安全的鐵片油箱,而成為中國媒體的關注對象。通用汽車也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召回約3.4萬輛別克君越中級車和凱迪拉克SRX,其中中國市場召回6000輛。

  在2012年遭受到中日關系不穩定的影響而出現市場大幅下滑之后,日系汽車品牌在中國車市已經影響力不再。然而,在中國車市佔盡優勢的德系汽車品牌卻因為召回問題而面臨極大的誠信危機,甚至巨大的市場風險﹔緊隨其后的通用汽車、現代,看來日子也並不會好過﹔法系、意系汽車則因為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極低,根本構不成任何的市場風浪。

  《華爾街日報》很情緒化地宣稱,“外國汽車廠商成為中國媒體的攻擊目標。”但是,與其說是中國媒體刻意攻擊,不如說是外資品牌沒有真正做到潔身自好。

  所謂刻意針對外資汽車品牌的說法,主要是緣於此次針對外資品牌品質安全問題的曝光,很少涉及到中國的自主品牌。其實,這種指責根本站不住腳。即使所謂中國自主品牌不如外資品牌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也等於外資品牌的問題就不能被揭露。

  中國車市已經是完全國際化的市場,這個市場充斥了幾乎所有跨國公司的汽車品牌,而中國自主品牌卻仍然在邊緣處努力甚至掙扎。

  但是,中國汽車消費者對於外資品牌的崇拜,卻慣壞了許多高高在上的洋大人們。他們口頭上高唱社會責任與社會公益,實際上卻在某種程度上將社會責任中最基礎的對汽車消費者的責任忽略不計。

  這些車企真的是像自己宣稱的那樣在中國使用了全球標准,而被中國媒體所冤枉?還是他們根本就罔顧中國市場的消費者而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歐洲車企在歐洲實行歐五標准,在中國實行歐四、歐三標准,或許還能說是因為政策的因素,那麼現代汽車為什麼要在中國實行單獨的鐵皮油箱?

  2012年,大眾汽車集團盈利高達140億歐元,其中中國汽車市場貢獻37億歐元。大眾汽車集團只是所有跨國公司中的典型個案,當中國車市給許多跨國公司貢獻了豐厚的收入與利潤時,跨國公司們能否捫心自問:自己到底在如何對待中國消費者?

  中國車市,特別是私人汽車市場隻有短短10多年的發展歷程,這相對於發達國家已經100多年的汽車市場而言,還只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以百歲的經驗不負責任地去對待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道德心何在?

  沒有能力達到完美,比如一些中國的自主品牌,與有能力達到更加完美卻故意降低標准,甚至損害消費者利益,完全不是一個道德水准的問題。

  而道德問題不能期盼跨國公司自己去反省改過,必須要有嚴厲的、經常的媒體監督,而真正讓跨國公司以全球標准打造中國汽車產品的,還必須是中國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更有效率的執法機構。

(責編: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