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不打仗 --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人民幣不打仗 

張穎

2013年04月09日08:14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相關視頻】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三連漲后創歷史新高 

(人民幣不打仗 )  網絡配圖

      “中國不會卷入競相貶值的貨幣戰爭。”4月8日,在中國金融政策研討會暨《中國金融政策報告2012》(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靈說。

  作為這份《報告》的主編,吳曉靈認為,“對中國金融政策當前變化的客觀記錄與分析,是揭示和尋找中國金融未來之路的基本素材和線索。”

  貨幣政策與銀行改革

  央行一直受到被動吐出基礎貨幣而產生的市場流動性的影響,因而需要用正回購和逆回購來調節外匯流出的變化

  “穩健的貨幣政策將一直持續。”在吳曉靈看來,“通過對M2預期增幅變化和對社會融資規模引導,適當控制銀行貸款,促進直接金融的發展,這是宏觀貨幣政策的主要導向。”

  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貨幣政策對於M2的預期值逐漸降低,但實際執行情況並不理想。吳曉靈認為,天量放款的特殊政策以后是難以為繼的,但是天量放款之后政策“急剎車”也不利於經濟平穩發展,所以逐漸遞減的M2政策引導仍將繼續。

  那麼,目前,中國的貨幣政策是否過緊?“短期內央行調節銀行頭寸工具的運用不代表貨幣政策的轉向。”吳曉靈強調,“中國的貨幣政策主要關注國內經濟,盡力對沖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我們不會卷入競相貶值的‘貨幣戰爭’。”

  對於指責央行頻繁的市場操作,吳曉靈有著自己的觀點。在她看來,與美聯儲、歐洲央行一邊倒、一致性的市場操作不同,中國央行面對的主要問題是較大的外匯儲備,受外匯佔款波動的影響,央行一直受到被動吐出基礎貨幣而產生的市場流動性的影響,因而需要用正回購和逆回購來調節外匯流出的變化。

  金融、財政、樓市“死結”

  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基本符合爆發金融危機的條件,風險主要來源於房地產泡沫和政府負債

  “中國金融改革的關鍵是解開金融、財政、房地產之間的‘死結’。”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西班牙國際銀行教席教授許小年認為,“持續的寬鬆貨幣政策是長時間處於通脹壓力的主要原因。新一屆政府再進行金融改革時必須面對大量銀行壞賬,這是由經濟增長率下降、房地產市場調控引發的。”

  根據《報告》,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基本符合爆發金融危機的條件,風險主要來源於房地產泡沫和政府負債。許小年進一步分析說:“每一輪投資高峰之后,都會出現大量銀行壞賬,我們即將為2009年金融危機后推出的‘4萬億’埋單,清理壞賬將成為新一屆政府的首要任務。”

  一般認為,地方債務的總規模大約超過10萬億元。許小年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在東南沿海地區,地方政府負債是全年財政收入的2倍,還本付息的負擔佔當年財政支出的10%-20%。根據去年財政收入10萬億元推算,地方政府的債務至少達20萬億元。

  “搞清楚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是首要工作。”許小年說,“隻有把問題的規模搞清楚,才能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雖然政府債務過高,但是,我們不會出現歐債危機和美債危機之類的系統性風險。”

  監管與創新

  玩自己的錢給予他自由,玩大客戶的錢給予他少許監管,玩小客戶的錢給予他嚴格監管

  “玩自己的錢給予他自由,玩大客戶的錢給予他少許監管,玩小客戶的錢給予他嚴格監管。”吳曉靈對金融監管和市場創新給出了一個歸納,得到了在場專家學者一致認可。

  許小年提出:“監管部門應該進一步放鬆金融監管。”以6000家小微貸款公司為例,受制於資本金限制杠杆率始終上不去,無法可持續經營,也不能發揮服務中小企業的作用。

  中國社科院陸家嘴研究基地副秘書長錢學寧提出:“應該進一步加強一行三會之間的協同效應,金融機構的功能日趨同化,怎麼樣做到金融監管功能的全覆蓋和機構監管的全覆蓋,這是對金融監管一個很大的挑戰。”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表示:“目前,金融監管跟不上金融創新的腳步,必須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名譽效應機制,從而提高金融代理人的專業化程度,縮小貧富差距。”

 

 

(責編: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