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制度調整需從長計議--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退休制度調整需從長計議

2013年05月06日09:39    來源:經濟日報     手機看新聞

退休制度調整目標應該是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和人力資源利用效率,不能單純將推遲退休作為緩解養老金支出壓力的辦法。調整牽扯多方利益,調整與否、怎樣調整都需要從長計議

日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負責人指出,養老金確有缺口,並建議通過推遲退休等方式彌補。此言一出,議論之聲四起。此后,這位負責人又表示,自己提出的彌補國家統籌賬戶收支缺口的綜合性措施,還包括劃撥國有資產擴大全國社會保障儲備基金等內容,而不僅僅是推遲退休。

在不少西方國家,退休年齡普遍達到65歲至67歲。這些國家為什麼要選擇推遲退休的政策?應該說,老齡化和高福利制度是主要原因。隨著人口年齡結構嚴重老化,新生勞動力供給短缺,老年人口和退休金領取人數不斷增加等問題凸顯,西方國家的社會福利開支持續增長,其公共財政承受了越來越重的福利負擔。理論上講,減輕財政負擔還可以採取提高工作人口的養老保險繳納水平或者降低退休者的養老金支付水平等辦法,但由於失業率高企和福利剛性,這兩個選擇都難實行。因此,進入新世紀以來,推遲退休年齡已經成為一些國家的政策選擇。

推遲退休的建議近年來在我國曾多次提出,但幾乎每次都會遭遇反對聲。反對者認為,相對於發達國家,我國的福利水平和工資率都比較低,人口老齡化程度也不一樣,不適宜採用推遲退休政策。而且當前養老金政策中存在的公平性等問題讓人們對“養老未來”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心生疑竇。

對老百姓來說,養老金賬戶缺口導致若干年后的支付危機,是一個遙遠的宏觀測算。而農民與城鎮職工、企業職工與事業單位編制人員及公務員在繳費和退休待遇上的差異,則是看得到的現實。如果說延遲退休是在不大幅降低退休福利、不提升繳費標准和財政補貼的前提下,避免養老金支付危機的無奈選擇,那就要首先解決養老金的公平問題。隻有繳費和待遇的公平問題解決了,並讓老百姓看到延遲退休對退休待遇有效改善,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願意考慮延遲退休,共同承擔養老成本。

然而,當前我國大多數老百姓對養老金運行機制不甚明了。要消除老百姓的困惑,讓公眾有一個可信的“養老未來”,美國的辦法可以作為一種借鑒:各級政府定期對未來若干年的養老保障體系財務狀況做出預測,展示養老保障體系存在的問題,並在准確預測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規則,主動對養老待遇和政策進行調整。既保証公眾的養老待遇水平,又避免養老金支付危機發生。隻有把賬給老百姓算明白,老百姓才會有穩定的退休預期,才能理解專家們說的“推遲退休以彌補支付缺口”的問題。

在此之前,若盲目地推遲退休年齡,並不一定會達到預期效果。從國際經驗來看,由於社會階層、受教育程度、職業等方面的差異,人們會依據個人偏好對實際退休年齡做出不同的選擇。換句話說,法定退休年齡的剛性規定並不一定能帶來實際退休年齡的改變。據統計,在當前男60歲、女55歲的退休制度下,我國的平均退休年齡實際卻隻有53歲﹔而另一方面,在經濟壓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我國退休人口的再就業比例一直在30%以上。

退休制度調整牽扯多方利益,調整與否、怎樣調整都需要從長計議。退休制度調整目標應該是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和人力資源利用效率,不能單純將推遲退休作為緩解養老金支出壓力的辦法。現階段,對特定人群採取有彈性的退休政策,充分尊重勞動者個人選擇,並給予自願延遲退休者合適的經濟補償,起到示范作用,或許是一種可行的辦法。

(責編:聶叢笑、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