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大小長假過后,除了火爆的市場數據統計,“景區漲價”往往也是被提及最多的一個詞。今年,因為有鳳凰古城由免票到售票的“傳奇”插曲上演,這輪漲價風波的針對性似乎更強,而由此折射出來的景區門票經濟問題也進一步刺痛到了旅游行業的某些矛盾根基。
現象
景區漲價花樣多
游客直呼“不如出國玩”
徐先生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車司機,面對剛剛過去的“5·1”小長假,他很慶幸自己選擇了宅在家裡。“實在想不通景區為什麼扎堆漲價,尤其是那些門票已經在百元以上的景區,而且一漲就是幾十元。”徐先生坦言,像他這樣的自由行客人,出去一趟往往都是好幾個朋友一起,礙於面子通常其中的一個人就會把門票費用都掏了,“小一千元出去感覺除了人景什麼景都沒看著。”
徐先生的煩惱現在恐怕已經成了國內所有游客們的“出游之殤”。據統計,今年“5·1”小長假前,鳳凰古城、德夯苗寨、婺源、峨眉山、黃龍洞、瘦西湖等著名景區都相繼調整了門票價格,漲幅幾乎均在10%以上。其中,鳳凰古城由零門檻到148元的通票轉變則讓很多游客感到匪夷所思,而古城也正遭受著史無前例的沖擊。更讓游客們難以接受的是,這些景區的漲價之舉恰好趕在“5·1”長假發改委有關降價指令下發之前,“所以,“5·1”長假這些景區的門票收入基本沒有損失。更何況有些景區所謂的降價政策還是錯峰實施的,與景區的淡旺季門票調整無異。”網友小柯調侃道,“去海南玩一圈的錢泰國游都綽綽有余了。”
■專家答疑
哪類景區更讓游客
對門票難以釋懷?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院長 鄒統?
國內景區門票漲價之風在遺產性景區表現得更為突出,而游客對這類景區漲價的反對呼聲也更高。為什麼?因為遺產性景區公共服務性質更強,它不像很多私人投資型景區,俗話說,“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先不說這類景區開發和維護的成本,純商業屬性決定了它的盈利模式。而很多游客對遺產性名勝是有一種“公共福利”情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