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經濟迷局”:珍惜結構調整“窗口期”--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新聞>>宏觀

“透視經濟迷局”:珍惜結構調整“窗口期”

2013年05月09日08:05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中國經濟再次迎來結構調整“窗口期”,這一判斷已在國內產官學三界形成普遍共識。從內部因素來看,持續多年的經濟增長模式逐漸式微,強化了通過結構調整促進轉型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就外部環境來說,全球經濟復蘇步入以“慢”為特征的新常態,主要經濟體財政和貨幣政策走向相對清晰,各國都在尋找推動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新動能,既對中國深化經濟改革、進行結構調整提供了強大的倒逼動力,也為加快經濟轉型留下了寶貴的時間和騰挪的空間。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 F)在其《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作出的判斷,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將緩慢增長,從地區上講,將呈“三速復蘇”格局。在主要經濟體的政策目標上,已逐漸從應對金融危機轉移到確保增長和就業上來。就貨幣政策而言,不久前美聯儲再次向市場重申其繼續保持量化寬鬆政策的決心,日本央行有過之而無不及,歐洲央行、澳大利亞聯儲、印度央行等紛紛降息,概而論之,“寬”字訣仍是主基調。從財政政策看,美歐都在思考如何避免過度緊縮對經濟復蘇造成負面沖擊,在美國,盡管“自動減赤計劃”已開始實施,但白宮和財政部希望將“副作用”降到最低,歐洲政策制定者們也開始調整航向,在尋求放寬重債國家緊縮政策執行度的同時,著手定位財政緊縮和穩定增長之間的平衡點。值得注意的是,主要發達國家都不約而同地主動調整經濟結構,通過政策傾斜培育新興支柱產業,為經濟可持續增長注入新動能。因此,在當前世界經濟格局下,利用主要發達經濟體依然處於調整階段的時間窗口,加快進行結構調整,理應成為未來一個時期制定中國經濟增長策略的主線。

  需要考慮的是,由中國內生因素和外部環境合力之下共同開啟的所謂“窗口期”能持續多久,又會在何種因素下關閉?就外部環境而言,短期內不會發生重大改變,但從中期來看,各種潛在變量將產生疊加效應,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深刻影響。一方面,目前全球弱勢復蘇格局仍需整固,增長動能不足、流動性猛增、主權債務危機隱患未除,都會產生難以估量的后果﹔另一方面,從中期看,主要經濟體有可能出現政策翻轉,尤其是寬鬆貨幣政策將進入退出時段,將為中國調整經濟結構增加難度。此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各自進行著新一輪產業布局,力圖成為美國學者裡夫金等人所言“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引領者,國際上發達經濟體正在謀求制定新的“游戲規則”,在國際金融和全球貿易領域重新劃分專屬領地,其進程的快慢與成效的多寡,將對中國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產生重要影響。

  總而言之,既然“窗口”已然打開,就要積極、全面地把深化改革開放、強化創新驅動貫穿到持續發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以及不斷改善民生的過程當中,以此在今后的全球經濟比拼中多一分勝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此前所言,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國際競爭歷來就是時間和速度的競爭,誰動作快,誰就能搶佔先機,掌控制高點和主動權﹔誰動作慢,誰就會丟失機會,被別人甩在后邊。

(責編:孫博洋、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