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並購市場疲軟中國一枝獨秀--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全球並購市場疲軟中國一枝獨秀

侯雲龍 孫韶華

2013年05月23日08:03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國內外權威機構數據顯示,盡管全球並購市場疲軟,但中國海外並購卻掀起新一輪熱潮。5月22日,普華永道公布的最新數據和分析表明,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總投資金額,從2008年的103億美元迅速增長至2012年的652億美元,五年增加五倍有余。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趨勢也在發生悄然變化,除了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成為海外並購的生力軍外,中國企業的並購目標也正在從傳統的能源礦產,逐漸轉向高科技技術和品牌。

現狀

海外並購勢頭強勁

普華永道發布的《全球並購市場新動向新興市場投資者的崛起》顯示,從2006年開始,更多的收購資金由高速發展的大型新興市場投資者流向成熟市場﹔自2008年至2012年五年間,新興市場投資者共向成熟市場投資了約1610億美元,超過了成熟市場向新興市場的投資規模(約1510億美元)。而在這一波熱潮中,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數量和金額都在快速增長。

在數量方面,普華永道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在過去5年中的海外並購數量分別為126起、144起、188起、206起和191起,一直保持在數量較大、增長較快的水平﹔而在金額方面,中海企業海外並購的總金額從2008年的103億美元迅速增長至2012年的652億美元,五年間增加五倍有余。另外,中國自2009年以來已佔據五大新興市場中的領先地位,2012年中國的佔比達到歷史新高,就交易金額而言,近70%新興市場對成熟市場的投資來自於中國。

進入2013年,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仍保持著較快的增長勢頭。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共完成18起,其中披露金額的13起案例共涉及交易金額166.5億美元,創下單季海外並購總額的最高紀錄。從數量來看,今年一季度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完成數量與去年四季度相等﹔從已披露並購金額上看,今年一季度披露交易金額數量比去年四季度上漲219 .5%,同比則上漲了36.8%。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2月26日,中海油宣布完成對加拿大尼克森公司100%股權的收購交易,涉及金額高達151億美元,成為2013年中國企業海外並購金額最高的一樁交易。

和中國企業強勁的海外並購勢頭相比,全球並購市場的情況並不樂觀。湯普森路透最新數據顯示,從2013年年初到5月中旬,全球范圍並購交易規模為720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7%。對此,多數市場分析認為,對比疲軟的全球並購市場,中國企業的並購活動不但保持著穩定的勢頭,還有繼續增長的趨勢,將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

對於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強勁勢頭,普華永道中國海外投資咨詢服務主管合伙人黃富成分析認為,新興市場的企業正在通過並購方式快速獲取成熟市場中完善的銷售渠道、供應鏈、資源、技術、專業知識、品牌或管理經驗。同時,新興市場的一些大公司亦希望借海外並購之機,從一個立足本土或區域性的企業成長為全球化的企業。

普華永道中國稅務部中國企業服務主管合伙人黃佳表示,盡管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金額增長迅猛,但和超萬億美元的全球規模相比仍然偏低,佔比不到5%。“現在是慢慢從萌芽期到快速發展期,未來發展的空間非常大。”

趨勢

由資源轉向技術和品牌

在數量和金額不斷增長的同時,過去5年間,中國民營企業在海外並購中開始扮演重要角色。普華永道統計分析顯示,已披露的中國民營企業海外並購交易金額從2008年的36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255億美元,增幅高達608%。民營企業單宗交易平均金額從2008年的3630萬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1億7830萬美元,增幅達392%。而清科、投資中國等機構的數據還顯示,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在並購金額方面,中國的民營企業已經超過了國有企業,成為中國海外並購的主力軍。

普華永道分析指出,在投資領域方面,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目標正在由資源轉向技術和品牌,特別是中國的民營企業,正在積極地通過海外並購引進工業科技和消費品相關業務。統計數據顯示,在已披露的並購案中,2012年中國企業在原材料領域的並購數量為46起,較2011年的56起減少10起,而中國企業在高科技領域的並購數量則由2011年的19起,增長到2012年的28起。

投資中國報告指出,在國內經濟轉型、消費升級拉動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出境並購目標從傳統的礦產資源,逐漸轉向海外市場的化工、IT、消費品等行業,以尋求新技術的引入或產業鏈的補充。2011年和2012年的多起大型出境並購交易,無一不凸顯出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並購過程中圍繞整合資源、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目的,逐漸轉向技術、品牌型並購的新趨勢。

普華永道調查顯示,在海外並購中,中國企業越來越關心“技術及專業知識”“已建成的國際性品牌”、“進入全球市場”“可靠的供應鏈”、“已建成的銷售渠道”等因素,並開始根據這些因素來選擇並購目標和制定並購方案。

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趙剛介紹,目前企業的海外並購,不只是要並購有盈利能力的企業,更要看其是否有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例如,吉利收購沃爾沃和澳大利亞D SI變速箱工廠等動作,都成為了中國企業通過海外收購掌握核心技術的案例。

“與早年一窩蜂式的境外投資相比,中國企業開始探索更長期的投資模式,而不隻注重眼前的投資回報。中國企業開始探索新的行業和並購目標國以獲取技術、資源和品牌”,黃富成說,展望未來,在交易數量上,民營企業將繼續引領海外並購市場,而就交易金額而言,國有企業仍佔主導地位。

挑戰

步入風險多發期

盡管增長迅猛,但多數機構已對中國企業發出預警,認為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仍面臨著國外政府政策限制等諸多挑戰。據多家第三方技術數據,2012年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成功率僅為40%左右,意味著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仍面臨巨大的風險。

“在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走出去"戰略實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安全、風險等方面的挑戰。”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特別指出。

一位業內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投資的目光轉向歐美發達市場,尤其是以品牌和技術為目的的並購明顯增多。而這樣的並購一向難度更大、阻礙也更多。近期華為投資美國以安全為由受阻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投資保護正在成為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壁壘。

有海外觀點稱,中國增長迅速的海外投資恐會遭遇明顯而有力的障礙,因為海外雖對中國資金存在迫切需求,但面對一擁而上的中國資金,又存在不安。海外觀點稱,對資金需求迫切的歐盟就有著復雜的政治障礙以及對中國投資的挑剔。

波士頓咨詢公司指出,國外政府的政策限制,仍是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所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成熟市場中的政府審批回絕了中國企業提議的部分交易,並最終導致交易的失敗,其背后原因主要集中於三個事實:一是中國企業未能建立起備受尊重的全球品牌,二是(國外)政策制定者和高管對中國企業的信任度不足,三是中國企業未能與全球利益相關者建立起強有力的聯系。”波士頓咨詢公司報告這樣描述。

專家指出,面對越來越多的挑戰和艱難險阻,中國企業在融入全球化進程中,需要熟悉和駕馭國際貿易規則,採取更為靈活的戰術,避免正面沖突,運用好法律和規則的武器。同時,面對不公待遇,企業和相關政府部門要發出自己的聲音,據理力爭。

(責編:薛白、劉陽)

相關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