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糧食沖擊中國糧市或致米企洗牌--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進口糧食沖擊中國糧市或致米企洗牌

2013年06月04日15:35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新華網武漢6月4日電(記者黃艷)70歲的付火山跟老伴“留守”在湖北黃梅縣家濯港鎮丁字街村的老家,他們種著全家13畝地。前兩年都有不錯的收成,而今年他遇到了“賣糧難”的問題。

  “新糧都快下來了,去年的陳糧還沒賣出去,價格從去年的1塊4毛8跌到現在的1塊2毛多!”付火山愁眉不展,惜售心切讓他至今沒有舍得賣糧。他家兩層小樓裡專門留出一間屋子存放著1萬多斤稻谷,現在一些稻谷已經從破了的口袋中洒落下來。

  這個種糧大村約有420戶,其中五分之一的村民遇到付火山一樣的難題:糧價下跌,稻谷滯銷在家。實際上,湖北以及鄰近的江西、安徽等省部分農民也遭遇到糧價下跌、賣糧難的問題,這是近年中國大力鼓勵糧食生產后鮮見的情況。

  湖北江山糧油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新告訴記者,“這是去年大量進入中國的進口大米產生的連鎖效應。”去年以來,湖北大米主銷的廣東和福建等地米市,涌入大量進口米。“來自越南、巴基斯坦、泰國等國家的大米佔據了這些地方約40%的市場份額,因為他們的價格更加低廉。”

  據介紹,越南米的價格算上運費及關稅等各種費用,市場上僅賣到1.57元左右一斤,口感好一點的巴基斯坦大米也僅賣到1.7元一斤,相比於本地大米1.93元到2元的價格,具有“不可抵擋”的價格優勢。“他們迅速搶佔了我們的市場,本地米不再像往年一樣被當地市場的經銷商搶購屯貨。”江新說,他的工廠目前已經處於半停工狀態,南方即將上市的早稻,讓他有些迷茫。

  來自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全年進口大米231.6萬噸,同比增長3.1倍,為2000年以來最高值。今年前三個月,大米進口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全國進口大米69.2萬噸,同比增加45.3萬噸,增幅約190%。

  有分析人士指出,去年飽受爭議的進口大米,對於中國糧食市場的影響已經開始出現,雖然進口總量對中國自產總量來說幾乎“微不足道”,但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應可能還將加劇。

  此外,除了對南方稻米消費市場有沖擊,在湖北等產區市場也出現影響。湖北省農業廳介紹,當地部分產糧大縣的糧市上,進口米也開始增多,價格普遍比本地米低3毛左右。一些小型企業為了生存,將進口大米摻兌到本地米中,以降低自己的成本。

  “這種現象不利於當地企業的良性發展,反過來大米加工企業受進口米沖擊可能逐漸迎來一個洗牌過程。一些不良資質和市場承受力小的企業可能在進口米的沖擊下逐漸退出市場,而一些堅持品牌和質量,以及資金雄厚的大中型企業更能承受進口米的沖擊。”湖北省農業廳總農藝師鄧干生說。

  據了解,2013年中國大米進口年配額有532萬噸,去年大米雖創歷史紀錄,也不過231萬噸,尚有300萬余噸的進口空間。在進口米利潤豐厚、需求旺盛的刺激下,今年進口可能再創新高。同時,在糧食“十連增”的市場預期下,糧食價格可能仍然低位徘徊。遭受種植成本高和銷售價格低“兩頭擠”的農民日子可能仍不好過。

  “實際上,中國糧食相關政策到了調整的關鍵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表示,進口增加、國內外糧價價差大可能是中國糧食市場長期面臨的局面,因此理順糧食流通格局顯得尤為重要,盡快調整國家糧價補貼政策,用市場手段解決流通領域的問題。

(來源:新華網)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