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6月7日電(記者李鯤、張?)第七屆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6至8日在天津拉開帷幕,圍繞激發民間資本活力,並購國企成為融洽會討論的焦點之一。專家表示,並購國企並不意味著國有資產的流失,反而有助於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優化和轉變。
“中國經濟改革當前最重要的是國企改革,如果國企能夠民營化,逐漸轉變給私人部門,才能給企業家信心,這非常重要。”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經濟學教授張維迎說。
他告訴記者,現國有部門資產比重是42%,但是產出比重為27%,增加值比重為30%,就業比重隻有20%。“國有企業大量地佔有資產,但貢獻卻不成比例,如果釋放到民間一部分,就會增加新的資源。”
民營企業並購國有企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資產民營化的重要方式,然而最近幾年的趨勢卻是與之相反的“國進民退”。
中化國際精細化工戰略發展副總經理卞怡菁告訴記者,“2004年我們開始做第一筆並購,但從2008年到2012年我們的並購投資已經超過160億,這個數字只是眾多央企投資的一部分,而且不是一個大的部分。”
而對於國企的並購實際上存在審查手續繁多等問題。
天元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柴杰表示,並購過程中的“估值”很重要。“這不是個要講方法的問題,而是要關注一些現實,如果你收購的目標公司是國有企業,那要滿足中國的監管要求,例如國資委前不久又頒布了關於估值和評估備案的新規,”他說。
然而,並購國企雖然有利於中國經濟結構的優化,但不少與會者同時提出了對國有資產流失的擔憂。對此,融洽會主辦方之一、美國企業成長協會主席查克·莫頓7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成長中出現的並購國企不等於國有資產流失,除了公平、公開運作外,更要認清市場規則。
“國有企業在經濟危機的恢復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私營企業對他們的並購並不意味著國有資產的流失,”莫頓說。
他認為,需要一個公平、公開、透明的操作機制,但說到資產本身的流失,任何企業並購都存在這樣的風險,這是市場的固有屬性。
“比如我的企業被你用100美元並購了,兩年以后,這個企業你隻賣出了50美元,資產無形中流失了,你得承擔這個風險,這可能是受到了行業、貨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如果兩年以后你將這個企業以200美元售出,資產增值,似乎是我吃虧了,但也並不能說明我們當初的並購是不公平的,這就是市場,”莫頓說。
按照莫頓的說法,所謂的國有資產流失並不意味著國家的錢流向個人的口袋而是市場本身的變幻帶來的風險,這種風險存在於各個企業的並購,不僅僅是對於國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融洽會上表示,中國經濟當前急需重新啟動經濟改革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改變國家主導的資源配置方式。既然是市場調節,隻要制度完善,認清機遇,並購國企就不僅可以對原資產進行保值,還可能帶來民企資產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