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讓天下心安”
發展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進城就業、創業,有序釋放城鎮化的內需潛力
李克強對農業並不陌生。在考入大學之前,他曾經在農村插隊,還擔任過大隊書記。在地方主政時,他也經常到田裡,“抓一把,就知道土壤?情如何”。
就任總理之后,在他眼中,農業已不僅是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的問題,他更關心怎樣以農業現代化來支撐新型城鎮化。李克強的思路是: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固本強基,有序釋放城鎮化的內需潛力。
3月27日,春分剛過。李克強開始了就任總理后的首次調研,首站選擇在江蘇省江陰市新橋鎮,專程考察小城鎮規劃建設和農業現代化。
新橋是江陰最小的鎮,面積19.3平方公裡,人口不到6萬。但是這裡卻成為江陰乃至江蘇城鎮化的樣本:農民上樓成為工人,集中居住率在80%以上。
當地80%以上的農民成為現代產業工人,這也契合李克強新型城鎮化的構想。他反對人為“造城”,認為城鎮化要有產業支撐:進城農民能就業創業,生活才會更安穩,城鎮化才能扎實。
現代化農業,是李克強的另一興趣點。在常熟的家庭農場,李克強說,通過股份合作、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等多種形式發展現代農業是大方向,適度規模經營對新型城鎮化會形成有力支撐。
4月3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開展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工作,推動轉變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
國務院確定黑龍江先開展試驗。按照國務院的部署,綜合配套改革包括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探索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的新模式等9項內容。
隻要是在農村走訪,李克強就喜歡到田裡去看看。在常熟,他察看了麥苗長勢,3個月后,他又到邯鄲考察麥收。
6月7日,天氣悶熱。李克強拔起一棵麥穗搓下麥粒,看到顆粒飽滿,他露出了笑容。他說,希望“顆粒歸倉”,“吃飽了才能心安”,“讓天下心安”。
本周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將聽取和審議關於城鎮化建設工作的報告。“城鎮化”即將面臨第一次摸底考試。
“政府要過緊日子”
徹查樓堂館所,公布“三公經費”,打造“廉價政府”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
上任后,李克強也表示要用簡朴的政府來取信於民,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
他還約法三章,本屆政府任期內,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財政供養的人員隻減不增,公務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隻減不增。
3月26日,國務院召開廉政工作會議,專門邀請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和副書記趙洪祝參加。李克強表示要加快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化改革,以嚴格的法律來約束權力,建立公開、透明、規范、完整的預算制度,把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都納入預算。
財政部4月18日公布的“三公經費”數據,証實了李克強的決心。與去年預算執行數相比,2013年本級預算“三公經費”減少了1.26億元。
李克強正一步步兌現他的承諾。
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緊急通知,對各地、各部門修建政府性樓堂館所情況開展清理檢查。通知表示,堅決遏制違規修建政府性樓堂館所現象。通知下發后,省級政府組成部門、地市級政府都開始清查。
政府過緊日子,把錢花在刀刃上,還要“看好錢袋子”。
6月17日,李克強到審計署考察,他要求審計用“火眼金睛”看好國家錢財,確保公共資金節約、合理、有效使用。
和審計署工作人員座談時,李克強又提出了“約法三章”,他要求對各地方、各部門的“三公”等行政經費使用情況加強專項審計,切實糾正違規行為,堅決制止新建或變相購建辦公樓。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林?對此解讀說,政府過緊日子,實際上是要打造“廉價政府”,這符合人民利益。
“不用擔心,政府會管您的”
從震區到疫區,從嬰幼兒奶粉到大學生就業,編織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網
履新剛滿一個月,李克強就遇到考驗。4月20日,四川蘆山發生7.0級地震,國務院啟動抗震救災一級響應。
5個小時后,李克強趕往災區。因為公路不通暢,李克強搭乘運送救災物資的直升機飛往震中。
在救災面前,李克強沒有把自己當主角。志願者運送帳篷支架,李克強忙閃到一邊說“你們先走”。他不止一次地問救援人員,瓦礫下是不是有幸存者。
災區的記者留意到,入夜了,李克強打著手電筒部署工作。凌晨兩點,他休息的帳篷燈光還亮著。第二天,他面容憔悴,聲音沙啞。
李克強在災區經常安慰傷員的一句話:不用擔心,政府會管您的。
從四川回來,他又去考察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工作。6月初,吉林、福建又接連發生造成重大死傷的事件,每一起事件,李克強都有批示。
“六一”前一天,他開會研究了嬰幼兒奶粉質量問題。會議提出5項措施,提高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水平。6月16日,國家九部委推出嬰幼兒奶粉新規,緩解國產奶粉的信任危機。
上任之初,李克強就想編織一張覆蓋全民、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網,堅守網底不破,兜住特困群體的基本生活。這張網包括義務教育、醫療、養老保險、住房。
在首次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說,這些人如果陷入生存的窘境,很容易沖擊社會的道德和心理底線。
6月17日,李克強到審計署調研的時候叮囑,用到改善民生上的錢決不能變成“窟窿”,防止群眾的“保命錢”、“活命錢”被挪用甚至被貪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