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國經濟——辦法仍比困難多--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評論:中國經濟——辦法仍比困難多

徐興堂

2013年07月12日20:37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就在2013進入下半年之際,一場中國金融市場缺錢的恐慌引起全球市場震動。與此同時,宏觀經濟數據持續疲弱,以至於有些西方經濟學家和媒體斷言中國經濟“硬著陸”就在眼前,中國奇跡即將終結。

  一段時期以來,國內外研究機構紛紛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一些機構和經濟學家甚至認為今年將難以完成預定增長7.5%的年度目標,未來幾年的前景也不樂觀。

  不可否認,中國確實正面臨著多方面的困難。如一再被媒體報道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產能過剩問題和外需疲弱問題,以及土地、空氣、水污染問題和就業問題等。

  其實,實際情況與這些預測和分析還是有相當大差距,對這些悲觀論調持反對態度的中外學者也大有人在。盡管當前中國面臨的困難很多,但解決問題的辦法仍比困難要多。

  首先要明確的是,中國金融市場這次動蕩還遠算不上金融危機,經濟也遠未失控到要“硬著陸”的地步。應該看到,無論是銀行短時資金缺乏還是經濟減速,都是主動調控的結果而不是被動失控。從過往數據可以看出,經濟增速是逐級緩步回落的,恰如一支作戰部隊的有序撤退,所以不可能出現所謂的“硬著陸”。

  其次要搞清楚一個問題:中國需要繼續保持超過10%的經濟增速嗎?大多數經濟學家的答案是否定的。他們分析認為,中國可以承受7%左右的經濟增速,就業不會因此而明顯惡化,社會穩定也不會因此發生動搖。而且以此速度完全可以實現預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

  中國國家領導人在近期講話中強調,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

  這可被看作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明確信號。中國現在面臨的困難,很多與過度追求速度有關。轉變發展思路,將大大減少新問題的產生並使積累的問題得到緩解。

  以就業為例,近兩年經濟增速下滑並沒有使就業壓力增加太多。一方面,中國廣大的農村為就業提供了巨大彈性,農業產業升級為農村富余勞動力創造了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城市就業更多是結構性問題而不是崗位不足。隨著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變化以及政府就業服務的完善,城市新增勞動力的就業出路也會越來越寬廣。

  不追求速度本身就是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鑰匙。通過擴大內需改變過度依賴投資和外貿的現狀不但能緩解地方債務和環境等問題,而且可以使經濟增長更可持續。與成熟的經濟體相比,中國的內需有著廣闊的開拓空間。

  必須指出的是,判斷中國的轉型不能走極端,這種轉型應被看成是一種再平衡。從投資驅動向內需拉動,並不是說不要投資,而是追求更高質量的投資,因此中國依然有很大的投資空間。從加工業向服務業轉變也是同樣道理,在服務業發展的同時,加工業依然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撐之一,隻不過是更趨高端的、更加綠色的加工業。

  改革是最大紅利。中國的轉型是基於全方位的改革基礎上的,而這些改革環環相扣,一旦打開突破口,很多問題都將迎刃而解。近期的金融市場現象,可以看做是中央革除金融系統弊端的一個信號。

  由重數量到重質量,無論是思想觀念的轉變還是產業的轉變,都需要一個考驗人耐心的過程。在這個過渡期內,各種問題都會不同程度存在,但並不能對此過度悲觀,因為轉型過程本身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

  常有人喜歡把中國當前面臨的經濟困難與美國的金融危機和日本當年的經濟泡沫相比較,這是典型的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因為他們分析判斷的基礎就是錯誤的:中國的國情和制度與西方國家的巨大差異並沒有被充分考慮。

  永遠不要輕視中國高效的運行體制。回顧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一旦選對了路子,大政方針確定下來,全社會都會開足馬力向著目標前進。

  中國有句古話:“辦法總比困難多”。如果認為中國當前面臨的困難實在太多的話,那麼這句話改一個字仍然適用:“辦法仍比困難多”。

(責編:王千原雪、楊波)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