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強經濟學提出人談其支柱: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克強經濟學提出人談其支柱: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

蔣皓

2013年07月23日06:57    來源:東方財富網    手機看新聞

  “李克強經濟學”的英文單詞Likonomics是由時任海外投行巴克萊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提出的,用來指李克強為中國制定的經濟增長計劃。概念甫一誕生,便具有屬於自己的旺盛生命力,所孕育的改革正能量令人期待。

  Likonomics開始全球傳播,成為繼“李克強指數”后又一個炙手可熱的“中國制造”的財經名詞。中國“放開膀子”搞改革的特殊時代背景、新總理李克強經濟學博士的強大學術背景,賦予了這個詞匯獨特的魅力和想象空間。

  爭議之聲伴隨著中國經濟的波動四起。已經離開巴克萊全職回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任教的黃益平教授日前接受了《中國企業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回顧了提出“李克強經濟學”這一思想火花的始末,並澄清了一些誤讀。

  “李克強經濟學”不僅是學術界的頭腦風暴,更是發生在中國當下活生生的現實。外界更關心的是,“李克強經濟學”爆發的強大能量,將把中國的改革帶向何方?

  從“李克強指數”

  到“李克強經濟學”

  任職遼寧省省委書記時,李克強喜歡通過三個指標來追蹤遼寧的經濟動向:全省鐵路貨運量、用電量和銀行已放貸款量,以擠掉統計數字的水分,減少對宏觀經濟的誤判。2010年末,《經濟學人》雜志推出了一項用於評估中國 GDP增長量的新指標——李克強指數 (Likeqiangindex).

  無獨有偶,2013年中,“李克強經濟學”( Likonomics)橫空出世。黃益平教授回憶說:“6月底,我在寫給巴克萊資本全球客戶的最后一份‘北京明信片’中提出了Likonomics(即李克強經濟學)這個新詞,並簡要討論了其三大政策支柱: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

  “去杠杆化、結構性改革和避免大規模刺激計劃”,是巴克萊版“李克強經濟學”概念的三大支柱,巴克萊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說:“李克強經濟學正是中國所需要的,因為中國經濟急需重回可持續增長的軌道。”

  《華爾街日報》稱,考慮到財經詞典裡已經有了“希臘脫歐”(Grexit)、“扭轉”(twist)、“逐步削減”(taper)以及安倍經濟學(Abenomics)等術語,再增加一個“李克強經濟學”可能就顯得俗套了。但鑒於中國當前所從事事業的重要性,確實值得創造一個新詞加以描述。簡而言之,李克強經濟學代表著用短痛換取長期的益處。

  巴克萊預計,去杠杆和再平衡的經濟政策有可能把中國推向“臨時硬著陸”,未來三年裡也許會有某個季度的經濟增速會降至3%附近,但這樣的減速應該是暫時的,因為經濟改革應該會提高整體經濟效益,推動經濟增長快速反彈。換句話說,波動相對較大的經濟周期未來可能將成為中國經濟的常態。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為“李克強經濟學”增加了“不教條,有彈性”兩個新特點。在7月16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宏觀調控的“上限”和“下限”,被評價為“既有戰略定力,又有底線思維”。“如果安倍經濟學、撒切爾經濟學是不論任何阻力堅決貫徹下去的經濟理念,那麼李克強的管理更具靈活性。下半年,或許會有刺激增長的政策出台。不過,這種刺激相對‘溫和’。”魯政委表示。

  魯政委幽默地評價,三大政策支柱之一的“去杠杆化”,不如說是“不加杠杆”。“舉個例子,原來1塊錢借2塊錢,‘去杠杆化’就是今后1塊錢隻能借1塊5,‘不加杠杆’則還是能借2塊,但不能更多了。”

  瑞穗証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將“李克強經濟學”的三大支柱定義為“理順要素價格、打破准入限制以及涉足改革深水區”。

  作為對市場化改革有卓越貢獻的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的學生,李克強總理在其經濟學理論形成之始便認可了市場在資源有效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沈建光表示,“李克強經濟學”更類似供給學派,有別於僅靠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等宏觀政策來調節需求端的傳統凱恩斯學派。《南方周末》早在3月就撰文將“李克強經濟學”的內涵簡要概括為“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

  李克強總理百日新政后,釋放出三大明確的政策信號:一是新一屆政府絕不會出台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二是新一屆政府對經濟下滑的容忍度在不斷提高﹔三是全面而堅定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讓“改革成為中國經濟的最大紅利”,透過這些政策信號我們已經找尋到了“李克強經濟學”的核心和理論邏輯。

  黃益平對《中國企業報》記者坦陳,目前尚未聽到李克強總理本人對“李克強經濟學”的看法。不過,國內外各界大多是認同李克強總理最近幾個月一再宣示的政策意向的,認為這些新的政策方向終於有可能讓中國經濟擺脫目前這個不協調、不平衡、低效率和不可持續的增長模式,從而走上長期可持續增長的道路。而“李克強經濟學”恰恰是通過總結這些政策意向而得出的。至於其他媒體總結的“李克強經濟學”的核心,有些是基於不同的解讀,但更多的只是表述不同而已。

  澄清誤讀,破除“硬著陸”恐懼

  黃益平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目前對“李克強經濟學”需要澄清兩個非常明顯的誤解:第一,“李克強經濟學”其實並非指經濟學理論,而是泛指“李克強經濟政策框架”或者“政策思路”,這個其實是有先例的,就像裡根經濟學和安倍經濟學,因此不要隨便往理論上扯。第二,“李克強經濟學”並非“休克療法”,中國的經濟改革從來就沒有實施過真正意義上的休克療法。

  還有一個與之相關的誤解是“李克強經濟學”鼓勵甚至推動經濟“硬著陸”。“我確實低估了市場在面對硬著陸風險時的心靈脆弱度。”黃益平說。

  但他認為當前存在的“硬著陸”恐懼症其實也是過去長期實施保增長政策后遺症之一,增長速度稍有波動,市場便一片恐慌。

  他認為應該打破對經濟周期下行的恐懼症,並提出了三點看法:第一,“硬著陸”其實是一個很主觀的判斷問題,今天我們認為是硬著陸的減速,明天可能不一定。過去我們特別擔心GDP增速滑到8%以下,現在8%以下的增速已經成為常態。第二,從邏輯上看未來幾年GDP增速發生明顯下降,有一定的必然性。我們所說的“硬著陸”增長減速,在其他新興市場經濟確實是稀鬆平常的事情。第三,經濟周期包括增長下行,其實是擠出劣質投資項目、提高經濟質量的必要過程。即便如此,黃益平也從來不認為任何政府應該或者可以聽任經濟增長發生“硬著陸”,也沒有任何政府可以完全不顧經濟增長狀況。

  “李克強經濟學”與中國實際吻合度有多高?黃益平認為,“李克強經濟學”的三大支柱——“不採取大規模的刺激政策、適度去杠杆控制金融風險和全面推動結構改革”, 不僅是學者做的總結和概括,更來自中國政府非常清楚的經濟決策和政策意向。

  黃益平表示,新政府執政以來所採取的新的政策方向十分清晰,包括李克強總理本人曾經一再重申一些重要的政策信號,例如“政府主導的投資難以持續”、“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和“改革是最大的紅利”等。自去年年底以來,經濟增速不斷放緩,市場上要求政府重回刺激政策老路的呼聲一浪壓過一浪。但政府一直非常冷靜地判斷經濟局勢,沒有採取過激的政策。政府上下各部門都在集中精力籌劃多方面的改革方案。

  黃益平說,“不刺激”,准確地說是“不再採取大規模的刺激措施支持經濟增長”,或者“不過度刺激”,這和“穩增長”並不矛盾。黃益平一再重申,不要混淆現在“穩增長”和過去“保增長”之間的本質區別。他表示,任何政府都會採取適當的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經濟,美國是這樣,中國也是如此。當然,過去是“保增長”,以舉國體制把GDP增長率推到9%甚至更高的水平。現在“穩增長”,是以財政或者貨幣政策手段放緩增速下滑的速度,讓GDP增長率逐步穩定在新的增長潛力附近。李克強總理最近劃出GDP增長下限,7%甚至更低一些,其實已經把“穩增長”與過去“保增長”的區別表述得清清楚楚。

  構建之中的首腦經濟學

  回顧裡根經濟學、撒切爾經濟學,一國元首或政府首腦命名的經濟學,不僅在於其名,更在於其施政的成效——從這個意義來說,“李克強經濟學”尚在構建之中。

  中國經濟行至年中,李克強劃定的經濟“下限”隱約可見。工信部官員稱,從數據上看,目前宏觀經濟的指標不太樂觀,大部分在底限區間的下半部分,個別指標踩在了底限邊緣線上,甚至已經溜出了底限區間,而且還在繼續往下走。7月17日的年中經濟分析會上,以國家發改委為首的各部委共同向李克強總理提交了一份下半年調控措施的書面材料。這份側重穩增長的報告以局部刺激政策為主。

  中國下半年經濟政策調控的主要措施,將是李克強面對中國經濟不斷下滑態勢出手干預的第一份政策草案。現在到了檢驗李克強對存在諸多矛盾和不確定性的中國經濟微調的時刻。

  隨著相關動作的頻頻出手,“李克強經濟學”的核心思想有沒有變化?黃益平說,“李克強經濟學”是一個政策框架,這是一個起碼要管未來五到十年的思路。“我們判斷一個政策方向,自然不能因為幾個局部的、短期的措施匆忙下結論。部委動向更多的是應對短期經濟波動,不同的政府部門的工作也各有側重,發改委想多上項目,商務部想多支持出口,向來如此。”

  黃益平表示,判斷“李克強經濟學”的核心思想有沒有改變,一是看會不會像2008年那樣推出全面的刺激政策舉國保增長,二是看從現在到三中全會期間會不會醞釀、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判斷,7月19日央行決定放開貸款利率下限,就是政府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實現增長模式轉型的一個重要宣示。如果政策目標真的變成了“保增長”,央行完全可以直接下調貸款利率並放水銀行信貸。而放開貸款利率的下限,是作為利率改革甚至金融開放的重要步驟。

  有媒體總結,“李克強經濟學”核心要點之一是——中國政府向市場放權讓利,隨著國務院會議的召開,持續推進制度創新,不斷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盡管海外對於“李克強經濟學”有各種各樣的猜想,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政府向市場放權讓利的改革不會停滯。改革駛入深水區,中國帶著陣痛加速轉型。“李克強經濟學”並不完全屬於個人,其代表的不僅是新一屆領導集體的治國理念與經濟智慧,更是對30多年來中國經濟實踐的總結與反思的結果。

  (責任編輯:DF070)

(責編:楊翼、蔣琪)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