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破獲制售假牛肉案
編者按
食品藥品安全,事關群眾人身安全。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相關部門不斷加大打擊、查處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的力度。今年以來,政法機關更是出重拳懲治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食品藥品方面的犯罪行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共同制定了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的司法解釋,明確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最高可判死刑。
《法制日報》案件版今日輯錄相關案例,以彰顯有關部門懲治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的決心。
將買來的鴨脯肉用自來水泡淨,攪成肉糊,再按照鴨脯肉、牛肉9:1的配比,加上食鹽、高倍牛肉增香劑等10多種輔料和添加劑,混合腌制一夜,加工出來的“牛肉”口感竟與真正的上海菜肴“沙津牛排”幾乎一模一樣。
隨后,租用5間約200平方米的民房作為廠房,招聘20余名女工組成生產流水線,擴大生產規模,在1年時間裡,將4萬余盒(每盒淨含量30克)假牛肉銷往蘇浙滬地區的十余個市縣。
近日,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依法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劉某。
屢敗屢試
“食品行家”欲仿制暢銷牛排
今年36歲的劉某是江蘇儀征人,1999年從淮陰工業學院食品專業畢業后,憑著專業技能,曾在上海、揚州、宿遷、洪澤等多個食品公司打工,其間一直謀劃著自己創業。
去年3月,劉某來到淮安市,拿出僅有的積蓄,租了該市淮陰工業園區徐梅村的一間普通民房,打算利用專業知識和打工所學經驗,自行配制冷凍速食產品,嘗試過手撕鴨、兔絲、炭燒雞脯等多個品種,都沒成功。他想到了當年打工時留意的上海本幫菜肴“沙津牛排”,那是用牛肉片加上作料配方,油炸烹制而成,很受歡迎。於是,他打算將“沙津牛排”做成冷凍速食半成品並大批量生產,顧客購買后,油炸即可食用。
一種好吃的菜品,往往有其獨特的配方,制作“沙津牛排”對食品專業科班出身的劉某而言,沒有多大難度。劉某利用所學專業知識,根據上海“沙津牛排”的口味,著手自行研制生產配方。
可是,牛肉成本高,在市場上難有價格優勢。劉某先后改用兔肉、雞肉冒充牛肉,配制“沙津牛排”,但因口感太差,都不得不放棄。
以假亂真
鴨肉添加劑配出“正宗牛排”
幾番嘗試失敗,並沒有打掉劉某的信心,他四處尋找嘗試適合做“沙津牛排”的便宜食材。很快,鴨脯肉進入他的視線:鴨脯肉不僅成本低,而且肉質更貼近牛肉。
劉某立即買來鴨脯肉,用自來水將血漬泡淨,攪成肉糊,按照鴨脯肉、牛肉9:1的配比,加上10多種輔料和添加劑,混合腌制了一夜。
令劉某沒想到是,其加工出來的假牛肉口感竟與真正的“沙津牛排”幾乎一模一樣。劉某欣喜不已,立即大量生產,再冷凍、分包、出售。
不少品嘗過劉某生產的“沙津牛排”的人都說,他的“沙津牛排”和真的“沙津牛排”味道差不多,而且價格比其他的牛排冷裝產品每盒低10多元。就這樣,憑借低廉的價格和不錯的口感,劉某配制的“沙津牛排”打開了銷路。
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在家人的幫助下,劉某又投資10余萬元購置兩個冷庫設備,租用5間約200平方米的民房,招聘附近20余名女工組成生產流水線,忙得熱火朝天。劉某一人照顧不過來,就把揚州的父親請來幫助管理。
東窗事發
假“沙津牛排”中含有害物質
為了讓客戶相信他的“沙津牛排”是正規廠家生產的牛肉產品,劉某還親自設計了精美的包裝,並冒用其姐姐申請的“圓創”商標,冒充宿遷龍馬湖食品有限公司、宿遷市皇嘉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的生產許可証號、廠名廠址,以這些廠家業務員的身份向客戶推銷。
今年5月,淮安市淮海路菜場攤販陳某因銷售這種假“沙津牛排”,被當地工商部門罰款5萬元。劉某得知后,隨即在包裝盒上變換新廠家、廠址繼續制售。
經公安機關初步查實,自去年6月以來,劉某在未辦理營業執照、未經任何生產許可和食品質量檢測的情況下,制售假“沙津牛排”4萬余盒,先后銷往淮安、鹽城、連雲港、南京、無錫、杭州、上海等10多個市、縣,銷售總額數百萬元。
今年6月初,當地公安機關通過前期偵查,一舉搗毀了這一生產、銷售假牛排的黑作坊,當場將劉某抓獲。
據警方披露,此案查獲假冒“沙津牛排”等成品“牛肉”1000余盒,半成品肉制品原料1000余公斤、5萬余隻商標及一套完整的生產設備、大量化學添加劑,涉案金額約1000萬元。
據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司法鑒定中心檢測,劉某生產的假“沙津牛排”含有復合磷酸鹽成分且超標,屬有害物質。目前,此案還在進一步偵查中。
制圖/李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