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信托解“富不過三代”魔咒(理財物語)--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家族信托解“富不過三代”魔咒(理財物語)

本報記者 張競怡 張穎 潘潔 發自上海

2013年07月25日00:59    來源: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家族信托模式在西方被稱為“遺產信托”,遺囑人立下遺囑,將自己的遺產設立成專項基金,並把它委托給受托人管理,基金收益則由受益人享有的三方關系。受益人既可以是繼承人,也可以是慈善機構或者任何個人或組織。7月24日,利得財富助理總裁、產品總部總經理吳海波向記者透露,未來10年,以家族信托為代表的家族財富管理的市場需求會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並將在高淨值人群中形成風潮。

  與一般財富管理相比,有些家族委托的資產甚至高達數百億,吳海波認為,“這就要求財富管理機構提供‘定制化’的服務。”據吳海波介紹,“通過信托方式傳承分配財產甚至在王室家庭中有所嘗試。1993年,32歲的戴安娜王妃立下遺囑,若去世遺產將交給信托管理人管理,兩個兒子則作為受益人平均享有信托收益,遺囑還規定他們從25歲開始可以自由支配一半的收益,30歲開始可以自由支配一半的本金。1997年戴安娜王妃因車禍去世后,信托基金立即成立,基金總額為1296.6萬英鎊,而10年后大兒子威廉年滿25周歲時,該信托的收益已經達到1000萬英鎊。

  通過此類家族信托來傳承遺產是否在中國可行呢?招商銀行與貝恩管理顧問公司聯合發布的《2013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隻有約25%的企業主明確表示希望由子女接管家族企業﹔接近35%的“二代繼承人”希望接掌家族企業,幫助家族企業更好地發展。

  據記者了解,此前平安信托披露,嘗試發行過國內惟一一款家族傳承信托產品,總額度5000萬元,合同期50年。根據約定,客戶即信托委托人將與平安信托共同管理這筆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家族財富管理行業來說,除了家族信托之外,包括稅務籌劃、法律咨詢、資金全球配置等服務都應該納入考慮。不過,由於中國人仍然存在“藏富”心裡,以及財產來源可能存在“原罪”等問題,在中國開展家族財富管理市場仍然存在一些挑戰。

  吳海波坦言:“高淨值人群財富管理,特別是家族式的財富管理是整個行業當中對於財富管理能力以及高端客戶獲取的核心競爭力的綜合體現,門檻很高的同時收益也很大。”

(責編:楊翼、蔣琪)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