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淡中國經濟,但改革迫在眉睫——經濟學家日趨達成共識。
改革在經濟上升加速周期最容易推進。目前,盡管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處於年度預期目標的合理區間,但世界經濟正在深度調整,國內外發展環境十分復雜。因此,如何有效推進改革,成為昨日舉辦的第四屆網易經濟學家年會與會經濟學家關注的焦點。
產能過剩一直困擾著我國經濟發展過程。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和需求不足疊加,也是加劇經濟下行的重要原因。鑒於目前產能過剩的矛盾日益加劇,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開出的藥方是首先杜絕產能過剩的行業再新增產能,加快整治存量過剩產能。經濟手段是化解的治本之策,尤其是財價稅金融體制改革。因為化解抑制產能過剩是一個復雜、系統、艱巨的工作。
“這次我們還是有機會把問題解決的,對於形勢不應該過度悲觀。”原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一席話道出與會者心聲。在他看來,中國的M2對GDP的比例非常高,現在中國M2對於GDP的比例應該說是世界第一,在180%以上。從基礎貨幣的數量來看,央行的貨幣政策在世界上應該說是最寬鬆的。他建議為配合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在今后一段時間內,貨幣政策應該處於偏緊的狀態,宏觀審慎管理也應該進一步加強。“在2013年和未來一兩年內,中國金融業實際上應該處於調整期和改革期,不是過去的高速發展期。”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高尚全認為,改革應按照“問題與目標導向相結合”的手段,以政府改革作為當前和今后改革的突破口。當前來說,新一屆政府一直在提的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長遠應增加方方面面的投入,實現營造企業平等競爭環境、提供優質的公共產品和營造公平正義社會環境三方面目標。
對於改革的困難,高尚全稱,在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的大背景下,必須認識到改革難度大大增加,利益集團對改革的障礙也在加大。民生証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也認為長期來看中國面臨多變的內外宏觀環境,經濟存在下行壓力,困難才剛開始,同時市場化、國際化的淺層次改革紅利在弱化,必須推行深層次改革。
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評價新一屆政府改革最大的信號在於“釋放”。“比如說這次對房地產,沒有特別強調要調控,而要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許善達認為,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應採取擴大需求的政策,就房地產而言應把高檔住房與普通商品房區別開來,“高檔住房的限購沒有必要,應增加需求,釋放潛力。”此外,他還建議,政府合理配置資源應對小微企業和低收入人群進行減稅,當前已經施行的營改增試點正是說明了這點。
深化結構改革,意味著要發展合理的產業結構,抑制過剩產能,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就此,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周林指出,同樣的GDP增長,服務業創造的就業機會比制造業多,因此“當前經濟速遞放慢,但是能吸收與過去同樣多的就業,就沒有問題,應堅持調結構的深化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者一致認為,改革必須綜合考慮經濟短期和長期利益,用短期經濟表現評判政府是不合適的。這一輪的改革就是調整了民眾理念不再一味追求高增長,調結構把結果調得更好,為長期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