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山碼頭
鮮艷的磚紅色、醒目的“山”字型外觀、高聳的大圓鐘……近日,擁有近百年歷史的中山碼頭穿上“新裝”,回歸民國氣息,可亮相后卻引發爭議。由舊翻新,原本是好事,但也有專家指出,中山碼頭就算逐漸喪失了輪渡的功能,仍是重要的歷史遺跡,修葺一番花了500萬元不說,更掩埋了碼頭的歷史氣息,生硬地套上民國外衣,有形無神。
百年碼頭承載著沉甸甸的歷史
中山碼頭位於南京長江南岸,於1928年建成,原名為津浦鐵路首都碼頭,已有近百年歷史。1929年奉安大典時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改名為“中山碼頭”,並沿用至今。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時,渡江部隊就是在中山碼頭一帶登陸,進入南京城的。”今年已80高齡的南京老市民金秀華回憶。碼頭已成為紀念渡江戰役的重要場所,以前常常會有參加過渡江戰役的革命前輩回到中山碼頭,回憶解放軍大軍渡過長江的情景。
中山碼頭也曾是繁華的交通樞紐。作為當時渡江的唯一通道,碼頭常年開往浦口碼頭的“寧浦線”輪渡高峰期日航班約150班次。“以前中山碼頭可熱鬧了,卸貨的工人、賣東西的小販、往來的游客,絡繹不絕。”老南京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以前出差去上海、南通等,都在中山碼頭等渡船,睡一晚就到目的地了,比起火車要便宜、舒適多了。”
![]() |